缅甸7.9级地震,为何高层建筑震感更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29 17:23 2

摘要: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距我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公里,距云南瑞丽市政府驻地约310公里,距昆明市政府驻地约776公里。14时32分,震中附近发生6.4级余震。据了解,云南德宏、临沧、保山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在缅甸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距我国边境线最近约294公里,距云南瑞丽市政府驻地约310公里,距昆明市政府驻地约776公里。14时32分,震中附近发生6.4级余震。据了解,云南德宏、临沧、保山、西双版纳、丽江、大理等地震感强烈,楚雄、昆明等地震感明显。

缅甸地震灾区街景。图片来源:缅甸《金凤凰报》

很多网友都在互联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尤其身处高层建筑内的网友,似乎震感更为强烈一些。

高层震感强,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

无论是网友反馈的真实感受,还是晒出的视频,都能看高层建筑的震感非常明显。有些人质疑会不会是建筑质量的问题。

先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这是【共振】惹的祸,跟高层建筑结构的【放大效应】有关,但并不意味着建筑质量有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早有谚语描述—— “一楼睡觉,二楼摇晃,三楼四楼又跑又叫”,也就是高层建筑往往会比低矮房屋“感受”到更多的地震事件。

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都有一个固有频率,它与物体的材料、密度、外形等物理因素有关。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外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者接近,它们的振动幅度就会叠加,产生增幅作用,这就是共振现象。

美国塔科马大桥与涡旋发生共振

而任何建筑物都不能做成铁疙瘩一块,总是通过柱、梁、墙、板等构件拼搭而成,并让它在地震波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结构响应”,允许它以某种振型震动起来。需要认识到,这种结构性的振动并不是坏事,只有保持地震时刻的合理振动量才能消耗掉地震波的动能,达到维系建筑物整体稳定的目的。反之,会造成地震时刻的彻底倾倒,走向反面。这些抗震结构性的问题,在设计施工中会作考虑。

同底层相比,高层的振幅会逐渐增大;建筑物越高,越明显。高层建筑的结构“放大效应”,自然会使同一建筑体内不同楼层的人员对同一次地震产生不同的感觉。

但 “一楼睡觉,二楼摇晃,三楼四楼又跑又叫”的现象,不属于高层建筑的质量问题,不属于房倒屋塌的危险信号,更不意味着住在高层人员“有意而为”。

这纯粹属于一种正常的、普遍的地震现象——高层公寓由于其高度的缘故,它本身的自振周期比低矮房屋的自振周期大,与长周期的地震波更易形成共振,它对远距离的地震就更为敏感——在地震面波的作用下,高层建筑的结构“放大效应”凸显出来了。

千里之外的高层建筑也有震感?

距离震中约1000千米的泰国首都曼谷,高层建筑的晃动看起来格外明显。那为何远在千里之外的曼谷,高层建筑也如此明显?

无独有偶,2025年1月21日台湾台南市发生6.2级地震,除全岛有震感外,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也有震感,上海高层建筑内居民反映有轻微震感。

这种情况还是跟共振有关,因为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经过长距离传播,其高频成分已逐步衰减,地震波以低频波为主。

楼层越高,楼体的自振周期与这些地震波的周期越接近,从而发生共振现象,引起高楼晃动。

某些软土场地对地震波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地震一来,自振周期超过1秒的高层建筑更容易与被软土放大的长周期地震波产生共振,即使震级较小、震中距较远,也能引起此类场地上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

至于房屋质量问题,事实上只要符合国家标准修建的建筑物,都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是可以放心居住的。

但 是 !

以上解释并不意味身处高层的朋友就不用避震了!

房间内依然有很多高坠物会伤害我们,吊顶、吊灯、钟表、吊柜等等等等,我们还是要掌握正确的震时避险方法!

伏地、遮挡、手抓牢!

祝地震灾区早日恢复安宁!

祝大家平安!

参考资料:

《地震中,高层建筑VS普通建筑,哪个更安全?》震道,作者:蛋蛋

《不止五月天演唱会引发“地震”,这些也会→》震知卓见,作者:刘金辉

《台湾地震,为何会使800公里外的高楼共振?》震知道,作者:上海市地震局

来源:享受音乐享受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