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以建设零工市场、畅通就业信息、强化技能培训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让群众求职有路、培训有门、增收有方,铺就了一条“家门口”就业的幸福路。
禄劝首个“村播小院”。
近年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以建设零工市场、畅通就业信息、强化技能培训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让群众求职有路、培训有门、增收有方,铺就了一条“家门口”就业的幸福路。
在全链条就业服务的带动下,禄劝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愿望,产业振兴、人才汇聚、民生共富的新画卷迎风铺展。
用工信息从“云端”到村口
架起就业供需连心桥
企业招人难、劳动力找工作难,这一矛盾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不对称。禄劝县人社局充分发挥“村村响”“大喇叭”在农村地区覆盖面广、传播力强、贴近群众的优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将就业政策、招聘信息等传到千家万户,架设起就业供需连心桥。
为了让“连心桥”覆盖更多群体,今年3月,禄劝县人社局还开通了“禄劝就业”抖音官方账号,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新阵地。
“禄劝就业”以视频方式发布企业招工信息,展示企业实地工作环境和招聘详情,让群众快捷获取就业信息。通过多方比较,求职者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和求职意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大提高了稳岗促就业的精准度和效率。账号运营以来,累计发布就业政策解读、岗位推介短视频10余条,开展带岗直播5场,累计播放量突破20万次,提供岗位3000余个。
依托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禄劝还组建了就业服务队,走村入户发放岗位手册、解读政策,将用工信息精准推送至17个乡镇(街道)。
线上,直播带岗、“大喇叭”实时更新岗位信息,让“人找岗”走向“岗找人”;线下,就业联络员走村入户下沉宣传,确保偏远山区群众信息不滞后、机会不流失,让更多群众快速捕捉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增收更有望。
授人以渔建车间到身边
拓宽“家门口”的致富路
近日,禄劝“村播小院”揭牌仪式暨“村播”人才培训结业仪式举行,禄劝首个“村播小院”正式落户乡村振兴农产品集采中心。首批70名学员通过县里发布的“招募令”报名,通过实操性培训学习直播技能。
禄劝县人社局局长仁钦·多吉次仁介绍:“禄劝县以‘村播小院’为抓手,计划分批培育千名专业主播,力争打造省级劳务品牌。县里将提供创业贷款等政策支持,并搭建东西部协作渠道,助力农特产品销往上海等地,带动返乡青年创业就业,持续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禄劝县人社局结合市场需求和待岗人员情况,开展了家政服务、面点制作、烹饪技艺等培训,努力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就业创业。同时,联合企业推进“培训—就业”直通车模式,围绕本地工业园区和异地协作企业用工需求,开设缝纫、家政、面点等实用课程,学员实现“结业即上岗”。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200余人次,帮扶转移就业1320余人。
零工市场变“马路”为驿站
点亮灵活就业暖心灯
上午9时,禄劝迦南苑零工市场热闹不已。电子屏滚动播放着用工信息,求职者在服务台前登记信息,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务工政策。这个投资220万元建成的公益性市场,改变了以往农民工蹲在马路边等活的窘境。
为更好地促进就业,禄劝县汇聚多方力量建设了集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劳动维权于一体,配备候工休息区、饮水机等设施的零工市场。2024年运营以来,该市场已服务灵活就业人员3800人次。
禄劝迦南苑零工市场负责人张家平介绍,市场工作人员将求职者的信息逐一登记在册,因人施策推荐岗位。“在县人社局的指导和帮助下,零工市场已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市场管理制度,明确了用工方、零工市场和务工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最大限度解除双方的后顾之忧。”张家平说。
以县级市场为枢纽,目前,禄劝已在5个乡镇设立零工驿站,形成“1+5+N”服务网络。
从信息鸿沟到云端飞渡,从技能贫乏到人才辈出,从路边揽活到驿站择岗,禄劝县交出就业服务的新答卷:年均实现转移就业17万余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完成引导性培训1.8万余人次;建立帮扶车间31个,吸纳劳动力1500余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200余个……这些跃动的数字背后,是万千家庭绽放的笑脸,是乡村振兴拔节生长的声音。未来,禄劝将持续扩展就业服务维度,力争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饭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王琼梅
来源:山野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