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进口近11吨脏贝壳,竟被罚款50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2 17:36 2

摘要:2021 年 4 月的深圳蛇口港,潮湿的雾气笼罩着集装箱堆场。某珍珠商行的业务员小李跟着海关关员掀开货柜帆布时,一股混杂着海腥与腐臭的气味扑面而来。11 吨大凤螺贝壳堆在货柜里,乳白的壳体间夹杂着暗褐色的泥沙,部分贝壳缝隙里还黏着未清理干净的软体动物残肢,细小

2021 年 4 月的深圳蛇口港,潮湿的雾气笼罩着集装箱堆场。某珍珠商行的业务员小李跟着海关关员掀开货柜帆布时,一股混杂着海腥与腐臭的气味扑面而来。11 吨大凤螺贝壳堆在货柜里,乳白的壳体间夹杂着暗褐色的泥沙,部分贝壳缝隙里还黏着未清理干净的软体动物残肢,细小的蚊蝇在上方盘旋 —— 这与贸易商提供的 “洁净无杂质” 照片判若云泥,也让赶来验货的商行老板陈建国当场愣住:“我们订的是加工过的饰品原料,怎么会这么脏?”

海关查验记录显示,这些贝壳不仅携带超过标准限量的沙土和有机物,检测报告中还赫然写着 “土壤样本检出可疑外来微生物”。根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未经彻底处理、可能危害生态环境的货物被明确列为禁止入境的固体废物。当收到退运通知和 50 万元罚单时,陈建国的办公桌上还摆着与国外贸易商的聊天记录,对方信誓旦旦保证 “货物已过筛消毒,符合中国进口标准”,却唯独没提现场验货的事。

这场纠纷的核心,在于 “原料” 与 “垃圾” 的法律界定。商行代理律师在法庭上辩称,贝壳已去除肉质部分,属于正常工业原料,而非 “洋垃圾”。但海关出具的证据链清晰显示:合规的进口贝壳应经过高温清洗、紫外线消毒等处理,表面洁净无污物,而涉案货物的卫生指标严重超标,携带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福寿螺卵、霉菌孢子等有害生物,一旦入境,极可能引发外来物种入侵或病菌传播,如同 20 年前入侵华南的薇甘菊,曾让数万亩山林沦为 “绿色沙漠”。

“你们在申报时,有没有见过实物样品?” 主审法官的提问让法庭陷入沉默。原来,商行为赶在珠宝展前投产,仅凭贸易商提供的几张精修图片就签订了合同,既未要求寄送样品,也未在采购条款中注明 “需符合中国生态安全标准”。这种 “重速度轻审查” 的商业惯性,最终让他们为法律盲区付出代价。法院判决书明确指出:“进口商有责任对货物实际状态进行核查,生态安全红线不容任何形式的‘疏忽大意’。”

案件背后,是我国对 “洋垃圾” 说 “不” 的坚定决心。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全国全面禁止境外固体废物入境,海关总署将 “打击涉固体废物走私” 列为一号工程。此次查处的大凤螺贝壳,看似是普通的饰品原料,实则是披着 “商业货物” 外衣的生态隐患 —— 那些附着在贝壳上的微小生物,一旦在国内土壤中繁殖,可能破坏本地食物链,甚至影响农作物生长,其潜在危害远超过货物本身的经济价值。

二审期间,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参观了东莞某非法固体废物拆解场。生锈的铁丝上挂着未处理的旧电子元件,黑色污水正渗入地下,周边农田的水稻叶子泛着异常的黄色。陈建国蹲在田埂上,听着环保专家讲解 “每克洋垃圾可能携带上万种病菌”,突然想起自己申报时的轻率:“以为只是批贝壳,没想到背后藏着这么大的生态风险。”

终审判决维持原判的消息传来,深圳的珠宝行业炸开了锅。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口原料时,主动增加 “第三方检测” 环节,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卫生检疫报告,曾经被视为 “麻烦” 的现场验货,如今成了贸易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陈建国的商行也在仓库门口贴起了警示牌:“生态安全无小事,一沙一壳皆责任。”

当那批满载贝壳的货轮缓缓驶离蛇口港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壳体上,曾经被视作 “商机” 的乳白色光泽,此刻却像是一记警钟,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外贸从业者心头。这次教训让整个行业明白:在全球化贸易中,任何忽视法律红线和生态安全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 毕竟,守护绿水青山,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个商业决策中的审慎与担当。

来源:乐游健康养生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