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NA的催化、调控及编码潜能都依赖于其结构。由于碱基配对发生在转录过程中,早期结构状态可调控RNA加工过程并决定功能性构象的形成,而这些共转录状态至今仍不清楚。
撰文 | 一只鱼
RNA的催化、调控及编码潜能都依赖于其结构。由于碱基配对发生在转录过程中,早期结构状态可调控RNA加工过程并决定功能性构象的形成,而这些共转录状态至今仍不清楚。
近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Karla M. Neugebauer研究团队在MolecularCell上发表题为Rapid folding of nascent RNA regulates eukaryotic RNA biogenesis的文章,开发了一种可在RNA聚合酶合成过程中检测新生RNA结构的方法,发现碱基配对在细胞内迅速形成,揭示了新生RNA结构具有强大的调控潜力。与pre-mRNA不同,rRNA结构需要经历广泛的重塑过程,这一过程由Dbp7等解旋酶在共转录阶段完成。
为了研究真核生物新生RNA的碱基配对状态,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素-NTP转录延伸和DMS甲基化处理的方法CoST-seq,可在活体酵母细胞中以转录组规模检测RNA聚合酶(Pols)内部及出口处新生RNA的碱基配对情况。具体流程为对酿酒酵母细胞进行透化处理后,孵育生物素化CTP,使其掺入新生RNA的3'端作为标记,使用DMS处理细胞,对未配对碱基(A/C/U)进行甲基化修饰,通过亲和纯化获得生物素化新生RNA,采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sI2c逆转录酶进行反转录,该酶具有模板转换能力,可将甲基化事件转化为cDNA突变,最后连接含7xN独特分子标识符(UMI)的5'端接头后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监测转录过程中每个核苷酸的碱基配对活性,发现配对具有快速性,在加入新生链后25bp的转录范围内即可完成。
核糖体RNA (rRNA) 在成熟状态下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和明确的碱基配对模式,为探究新生rRNA与成熟rRNA的折叠差异,他们采用特异性检测成熟rRNA (非多聚腺苷酸化形式) 的DMS-MaPseq数据对新生rRNA的CoST-seq数据集进行补充分析,发现新生与成熟rRNA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新生rRNA会形成瞬时中间结构通过体内重排才能达到最终成熟状态。若中间结构在核糖体生物发生过程中后期被重塑,那么RNA Pol I位点的平均结构明确度应降低 (表现为基尼指数下降)。他们发现新生rRNA投影信号始终显示较低的基尼指数,尽管存在最终配对核苷酸,新生rRNA形成的局部碱基对仍与成熟核糖体存在本质差异,表明rRNA在核糖体成熟过程中会形成先前未知的瞬时结构态。为了定量研究共转录RNA折叠的动态特征和碱基配对的发生时序,他们通过整合3'端定位(确定RNA Pol位置)与甲基化率推断(反映A/C核苷酸的配对比例),追踪了DMS反应性随转录进程的变化,发现不同核苷酸呈现不同的行为模式:延迟配对、不配对、即时配对或渐进性解配对。由于近半数pre-rRNA核苷酸在转录早期保持未配对状态,且pre-rRNA中形成的共转录结构必须经历后续重排,他们推测RNA解旋酶可能在转录过程中就参与维持新生RNA的灵活性。他们重点关注两个与pre-60S rRNA加工相关的非序列特异性RNA解旋酶(Dbp3和Dbp7)以及G4四链体结合蛋白Stm1,构建了相应的敲除株。通过CoST-seq与DMS-MaPseq数据分析,发现Dbp7对大亚基合成影响最显著,dbp7Δ中多个位点的碱基配对时序与程度发生显著改变,RNA解旋酶Dbp7的作用几乎贯穿整个新生pre-rRNA,通过维持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平衡促进核糖体生物发生。最后,由于pre-mRNA经历共转录剪接和mRNP组装过程,但其结构是否发生重排、或如何受翻译过程影响仍不清除,于是他们比较了新生与成熟RNA在共有区域(不含内含子)的反应性,发现绝大多数转录本的新生与成熟RNA结构高度一致。
新生RNA的快速折叠调控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新生RNA的快速折叠调控RNA生物合成,促进了人们对于共转录过程中RNA配对折叠过程的理解。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须知
【原创文章】BioArt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所刊登的所有作品的著作权均为BioArt所拥有。BioArt保留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会议资讯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老周的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