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最早玩网游那会儿,师徒系统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没有直播代练,没有战力排行榜,更没人张口闭口谈"氪金"。那时候拜师,是真的想学操作;收徒,也是真心想带人。一句"师父"喊出口,关系就莫名郑重起来,像江湖里的规矩,简单却透着暖意。
记得最早玩网游那会儿,师徒系统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没有直播代练,没有战力排行榜,更没人张口闭口谈"氪金"。那时候拜师,是真的想学操作;收徒,也是真心想带人。一句"师父"喊出口,关系就莫名郑重起来,像江湖里的规矩,简单却透着暖意。
现在游戏里拜师,系统自动匹配,秒速完成。但早年间的师父可不好找——你得在世界频道刷半天,报等级、报职业,甚至还得被问"为什么想玩这个门派"。有个朋友回忆,他当年想拜个师父,对方愣是让他先打三场切磋,赢了才肯收。"那会儿觉得师父特威严,现在想想,人家是怕我半途弃坑,白费心血。"
收徒的也认真。有人专挑"小白",从认技能图标教起;有人会写满屏攻略私聊发过去,活像备课。有个玩家说,她师父连"怎么用轻功省气力值"这种细节都画示意图,"后来我自己当师父了,才懂那种怕徒弟走弯路的心情。"
游戏里的师徒,没现实里那么多利益牵扯。徒弟出师时,师父送把蓝色武器就算大礼。
这种纯粹,反而让小事都闪着光。有人记得师父带他刷副本,灭团十几次也不急,最后摸出件紫装直接点他交易;有人说起徒弟,凌晨三点陪他蹲稀有宠物,结果自己被红名杀了,徒弟冲上去就开仇杀,明明才20级。"现在装备毕业了,反倒怀念那个为件蓝装欢呼的晚上。"
后来,好友列表里的头像灰得越来越多。有人删游戏前把仓库清空,给徒弟留了封信:"法宝都给你,别乱花钱买金";有人发现师父再没上线,却一直没舍得删那个"恩师"的分组。
有个细节特别戳心:早年游戏里,师徒解除关系需要双方确认。有人至今没点那个"同意","就当他还记得我这个不称职的师父吧"。现在系统自动清理长时间不上线的角色,这种固执的等待,反倒成了最笨的浪漫。
为什么有人会对一段数据关系念念不忘,其实我们怀念的,是那个愿意为陌生人停下脚步的年代——一句"我教你啊",能让人记一辈子。
来源:嗨皮游戏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