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呼百应到千夫所指,美国舆论霸权如何迎来反噬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2 17:44 3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式民主从来不是值得效仿的好榜样!”

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舆论场上都是一副“民主灯塔”的超然形象,一举一动都能引得万众追随,美式民主更是被视为文明先进的勋章。

然而,最近的民意调查却显示,大多数国家的民众不再认同美式民主,就连德国、瑞士等美国的盟友国家对美国的看法也在转向负面。

从一呼百应,万众向往,到千夫所指,人人喊打,美国的国际形象,为何会在一夜之间崩盘?

舆论霸权

这一切,都要从美国的舆论霸权说起。

早在19世纪,美国就已经认识到了舆论宣传的重要性,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政治引入宣传概念的国家。

对内,两党政客都积极通过报纸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谋求选票支持;

对外,美国在1917年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有意识地建构“宣传—认知”路径,宣传美式自由民主原则,通过在挑战欧洲传统安全观的理念有效地扩大了美国影响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广播和电视兴起,依旧是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第一个抓住了机会,开创了炉边谈话这一新的政治宣传模式。

当广播将罗斯福自信的声音传到每一个美国民众耳中时,人们无不被那句“最大的恐惧来自于恐惧本身”鼓舞。

这场成功的政治宣传,让罗斯福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坚定支持,也正是凭借民意支持,罗斯福设想中的以工代赈、劳动保障等绝对不符合资本家意愿的政策才能够最终得到推行。

罗斯福的这场极为成功的政治公共,更进一步让美国意识到了舆论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战争新闻办公室、美国之音广播电台和战略情报局,专司舆论攻势。

冷战铁幕的落下,更是将舆论战向了战略高度。

对社会主义的恐惧,让美国资本以异常积极地姿态,配合了美国政府的策略。

那些所谓的独立性私人媒体,在涉及政府宣传时却永远众口一词,向世界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美国梦。

伴随着美国资本的积极扩张,世界上大多数主流媒体都渐渐被美资控股,国际舆论场上的声音也越来越众口一词。

在那个信息传播能力有限的时代,媒体报道几乎是人们对远方信息的唯一接收方式。

更何况美国凭借技术优势,利用卫星技术达成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报道优势,将国际突发事件的解释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美国的学界也参与进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资本的资助下,各色智库以“学术中立”名义发布研究报告,为媒体的宣传攻势背书。

强大的舆论攻势,帮助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而苏联的解体也令美国的声音彻底在国际舆论场上丧失了对手,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舆论霸权。

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将那套在与苏联的长期舆论对抗中形成的“自由民主对抗极权统治”的范式用于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思想规训甚至政治颠覆,不出意外地形成了降维打击效果。

尤其是美国还引领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美国的互联网平台是互联网的绝对主流,这让美国的信息垄断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当谷歌掌控了全球超90%的搜索引擎市场,Meta公司旗下的社交平台上每天有超30亿活跃用户,美国便可以得以通过算法推荐机制,将符合美国利益的叙事以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植入每一个用户的脑海。

久而久之,美国“民主灯塔”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美国也得以借此谋求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终遭反噬

美国舆论攻势能够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受众对于幸福美好的向往。

他们利用自身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抓住其他国家的问题站在道德高地上猛烈抨击,并利用信息不对等优势,让人们误以为美国不存在问题。

但真实的美国并不是舆论当中的地上天国,国内同样存在众多问题;美国的国际策略也从不是他们宣传中那样基于正义,而是标准的美国优先。

当谎言无法维持的那一天,曾经靠谎言而建立的一切,也都将迎来反噬。

事实上,哪怕在美国的舆论霸权尚且稳固的时候,美国对类似事件的双重标准,就曾经引起过国际社会的质疑。

不过是美国善用新闻学知识,总会适时创造新的热点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忽略了这其中的违和之处。

但或许是颜色革命太过成功,让美国感到飘飘然,自以为能够操纵人们的思想,他们的宣传逐渐开始脱离人性的基础。

在美国一手推动的颜色革命给当地带去了灾难,美国却一本正经地宣讲“虽然他们失去了一切,但得到了自由”时,哪怕美国再怎么试图将灾难性结果的成因,归咎为当地人的劣根性,理智的人都会开始重新思考美式自由民主是否真的可靠。

此时的美国还能够凭借在资本、技术上的优势,继续维持他们在舆论场上的垄断地位,但在现实当中,人们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对美国笃信不移。

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只要一根导火索就可能爆发。

在美国的国际舆论霸权还只是刚开始出现一丝微不足道的裂缝时候,美国国内却已经先一步遭到了美国操纵舆论的反噬。

为了挑动颜色革命,美国在设计互联网推送机制时,十分热衷于为用户构建信息茧房,这种算法并不会因为用户是美国人就发生变化。

这种信息茧房使导致了美国民众在政治立场方面日益极化,尤其是在美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许多民众本就对现状不满,心怀戾气,更加剧了这种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曾经的美国社会共识正一点点被撕裂,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

但唯选票是图的美国政客们,面对日益分裂的美国社会,不但不想办法去弥合矛盾,反而是推着民众加速走向极端。

民主党为迎合他们的选民,大推身份政治,甚至在小学课程中加入LGBTQ+教育,鼓励民众更加“自由进步”。

共和党则高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宣扬美国传统价值观,让那些对“进步主义”不满的选民态度更加坚决。

随着美国社会的日益撕裂,美国的政治也日渐混乱,依靠两党共识运转的制度难以运行,社会治理能力每况愈下。

政府的失职失能反过来加剧了民众的不满,美国国内局势陷入了恶性循环。

美国的国家实力,也在这样的内斗拉扯中不断被虚耗,最终无法维持对世界的压倒性优势。

在美国忙于内耗的同时,中国上下齐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中国的信息技术企业的崛起,打破了美国在互联网行业的一家独大,也撕破了美国精心构建的信息茧房。

那些在美国控制之下,绝不会流传开的不利于美国形象画面和声音,通过以TikTok为代表的中国社交平台传播,让世界开始认识一个没有滤镜的真实美国。

这个真实的美国与传统舆论构建的美国截然不同,而那层基于美国宣传而被披在美国身上的“道德权威光环”也在这种冲突中被侵蚀。

原本,这种侵蚀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毕竟美国的舆论霸权体系相当完善,有专门的网络舆论控制机制,传统主流媒体更是几乎尽在掌握。

但随着美国国内矛盾的激化,美国左翼利用自身在媒体行业的优势,将为外宣而构建的舆论机器也用在了内宣上,拿着美国政府的钱攻击美国右翼势力。

这引起了美国右翼的强烈不满,在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之后,立刻打着减少浪费的旗号,停止了对这些部门的支持。

甚至,为了论证自己行为的“正当性”,特朗普政府不惜自揭老底,把相关部门花费巨资操控国际舆论的事实对外公开,帮助世界加速认清美国嘴脸。

没有了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虚假信息投放,国际舆论环境骤然为之一清,曾经响彻舆论场的吹捧美国的声音瞬间降低了调门。

那些曾经为美国舆论霸权服务的所谓“独立媒体”,不是消声匿迹,就是破防跳脚,更有甚者开始吹中损美,试图“恶意讨薪”。

特朗普政府出于对美国国力相对衰落的正确认识而试图加速掠夺强化自身实力,为此不惜动摇美国自己一手建立的国际体系,更是为抨击者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如此颠覆性的转变,让美国精心构建的国际形象瞬间瓦解,越是相信美国的人,越要面临“神明失格”的冲击,越容易对美国“粉转黑”。

就这样,仿佛是在一夕之间,美国就从人人追捧的地上天国,变成了千夫所指的人间恶鬼,但这一切,都是美国操弄舆论必将面临的反噬。

看看美国的舆论霸权怎么自由落体吧 澎湃新闻

新华时评丨从国际民意看美式霸权的内爆与崩塌 新华社

美国认知安全战略:建构脉络、演进特点与影响评估 李艳、崔文龙、桂畅旎 国家安全研究

来源:历史微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