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爱沙尼亚浆果种植者发出呼吁,要求制定统一的区域植保政策,以解决当前植保产品短缺问题。这一短缺状况使爱沙尼亚种植者在与周边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而气候变化加剧更突显了问题的紧迫性。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期,爱沙尼亚浆果种植者发出呼吁,要求制定统一的区域植保政策,以解决当前植保产品短缺问题。这一短缺状况使爱沙尼亚种植者在与周边国家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而气候变化加剧更突显了问题的紧迫性。
种植者面临的挑战
爱沙尼亚最大的草莓种植企业Joosepi Talu在开辟新种植区域过程中遭遇多重困难。俄乌冲突爆发后,GPS信号持续受到干扰,影响了精准定位和通信能力。然而,GPS信号干扰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气候变化导致植物病虫害的行为和传播范围发生了显著变化。Joosepi Talu的负责人指出,蓟马是草莓田以及其他作物的主要害虫。在高温天气下,蓟马能够快速繁殖多代,对作物产量构成严重威胁。据其介绍,爱沙尼亚目前仅有一种登记的植保产品可用于防治蓟马。
区域政策差异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爱沙尼亚与邻国在植保产品管理上存在明显差异。据Joosepi Talu介绍,波兰有八种植保产品可用于防治蓟马,而其中七种在爱沙尼亚被禁止使用。然而,使用这些被禁产品喷洒过的波兰草莓仍可合法进口至爱沙尼亚并在市场上销售,这种政策差异明显不利于本国种植者。
爱沙尼亚园艺协会首席执行官分析指出,这一问题本质上反映了爱沙尼亚市场的结构性缺陷。从植保产品制造商角度看,爱沙尼亚市场规模较小,繁琐的登记程序和高昂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在该国登记产品的意愿。同时,爱沙尼亚严格禁止使用未经登记的产品,进一步限制了种植者的可选方案。
解决方案:区域互认制度
针对这一困境,爱沙尼亚区域事务和农业部长提出建立区域认可制度的方案。若一种植物保护产品已在芬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或波兰获得授权,则应同样允许在爱沙尼亚市场使用。这种区域互认机制将加快植保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并扩大种植者可用产品范围。
欧洲委员会农业与食品专员在访问爱沙尼亚期间表示理解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承诺在其任期内寻求解决方案。欧盟应努力实现统一审批或至少建立互认机制,确保在一个成员国获批的产品可在其他成员国使用。
爱沙尼亚农药市场现状
根据爱沙尼亚统计局数据,2023年爱沙尼亚市场投放的农药总量为713.5吨,较2022年减少约10%。其中除草剂占比最高(72%),杀菌剂占16%,植物生长调节剂占10%,杀虫剂仅占1.4%。与2022年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销售量有所下降,而除草剂和杀虫剂销售量略有回升。
在欧盟范围内,爱沙尼亚农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2023年其三大类农药(除草剂、杀菌剂和杀虫剂)销售总量为644吨,远低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等主要农业国家的水平。
来源:世界农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