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5年IF=54.6)上在线发表题为“Crop pest responses to global cha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5年IF=54.6)上在线发表题为“Crop pest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in climate and land management”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理清了全球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对农作物害虫影响的生态学机制,阐明了温带害虫、热带害虫、迁飞害虫和地下害虫响应全球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害虫对全球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响应的趋势。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借由气候议题之虚行打压他国之实,可谓一些西方国家热衷的把戏。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清洁能源政策搞了个大清算,美西方“气候伪善”面目愈发暴露无遗。就在英国将于下周主办“国际能源安全峰会”前夕,英国《卫报》4月报道披露,中方官员因日程冲突将不会出席本次峰会,这对英国来说是一个“打击”。特朗普政府将派遣一名否认气候变化的官员参会,试图借机阻碍能源转型并加强各国对美国油气资源的依赖。
国际能源安全峰会将于4月在伦敦兰开斯特宫召开,这场由英国政府主办、国际能源署支持的会议,本应是全球能源转型合作的重要平台,然而,围绕峰会的争议却不断发酵。峰会嘉宾名单显示,超过75个国家受邀,预计60国出席,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等主要产油国,这一名单引发环保人士批评:峰会将被化石燃料利益集团主导,而最受气候危机冲击的贫穷国家却被忽视。非洲智库“非洲能源转型”主任穆罕默德·阿道指出,英国政府削减援助预算的同时,却在峰会上忽视弱势国家的诉求。
英国(资料图)
另外一个引起争议的就是中美俄三国的参会了,前面咱们就提到中国婉拒了,那么俄罗斯怎么也没参加呢?俄罗斯作为全球主要能源出口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此次却未收到峰会的邀请。这一结果虽在意料之中,却也深刻反映出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能源合作的影响。西方与俄罗斯之间长期存在的地缘政治矛盾,使得俄罗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会议中常常被边缘化。
说白了,国际能源署是以欧美为主导,维护欧美自身利益,受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与其“国际”二字并不相符。近年来,中国和国际能源署一直是合作与交流的关系,国际能源署对中国在清洁能源(如光伏、风电)和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表示肯定,但对中国的煤炭燃料增长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这可能会影响到全球减排的进程。对于俄罗斯来说,特别是俄乌冲突以来,国际能源署多次批评俄罗斯将能源“武器化”。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一般。
普京(资料图)
别看会上吵得欢,场外早就有人闷声干大事,中国光伏板把发电成本砍到十年前十分之一,风电设备装到了撒哈拉沙漠,还在帮巴西建水电站。反观某些国家,开大会时喊着2030碳中和,回家就偷偷重启煤电厂。这场伦敦峰会就像一面照妖镜:发达国家忙着搞政治站队,穷国憋着一肚子气,真正干实事的根本不在会场。正如环保人士说的,拯救地球不能靠开会喊口号,得看谁真把太阳能板铺到屋顶上。”
最近发布的《自然》增刊“2025自然指数-能源”显示,中国进一步巩固了清洁能源研究上的领先地位,2019年至2024年在自然指数中的相关产出高于该领域的其他领先国家。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去年全球的能源投资有三分之二流向了清洁能源技术和基础设施。2015年至2023年,自然指数中与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相关的全球科研产出增长了200%以上。2023年,自然指数追踪的全部文章中有近9%与此相关,2015年约为4%。
来源:铁血兄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