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狂犬病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100%的烈性传染病。在此,向广大市民发出紧急提醒,正确认识狂犬病,科学防控,避免悲剧发生。
近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报,狂犬病已进入高发期,多家医院狂犬病暴露门诊日均接诊量已达200例左右。
狂犬病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100%的烈性传染病。在此,向广大市民发出紧急提醒,正确认识狂犬病,科学防控,避免悲剧发生。
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人类而传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科主任赵雄教授指出:"狂犬病是目前全球唯一接近100%病死率的传染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几乎无药可治。"
值得警惕的是,狂犬病的潜伏期变化很大,从10天到3个月不等,甚至有报道称可长达数年。我国每年约有2000-3000人死于狂犬病,位居人畜共患病死亡原因的首位。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人生还。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患者会出现恐水、怕风、咽肌痉挛等典型症状,随后进入兴奋期,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幻觉,最终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动物伤人事件激增的背后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预防保健科张明主任表示:"随着城市宠物饲养量增加,动物伤人事件呈上升趋势。尤其在夏秋季,是狂犬病的高发期。"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医疗机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接诊量已超过4万例,其中70%为犬伤,20%为猫伤,其余为鼠、兔等其他动物伤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王宏宇教授强调:"不仅是流浪动物,家养宠物也是狂犬病传播的重要来源,饲养宠物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
动物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李伯利研究员指出:"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在发病前10天就具有传染性,而且唾液中的病毒含量非常高。"
伤后处置黄金时间:越快越好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置至关重要。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王玉斌教授表示:"被动物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自救措施。"
具体处置流程如下:
立即冲洗伤口:用流动的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有条件可使用20%肥皂水冲洗,这能有效降低病毒含量。
消毒处理:用75%酒精、碘伏等消毒液进行伤口消毒。尽快就医:24小时内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处置,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陈志刚主任强调:"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延误就医时间。"
阻断狂犬病的关键:规范接种疫苗
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暴露后预防是目前防止狂犬病发生的唯一有效方法,必须按照'5针法'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暴露分级及处置措施:
Ⅰ级暴露:动物舔舐完整皮肤,无需接种疫苗。Ⅱ级暴露:轻微咬伤、抓伤,皮肤破损但无出血,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抓伤,或动物舔舐黏膜和破损的皮肤,需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林洁主任提醒:"狂犬病疫苗必须按照0-3-7-14-28天的程序全程接种完成,任何擅自减少针次或延长间隔时间都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特殊人群的接种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慢性疾病患者、老人和儿童,同样需要在动物致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吴晓凡教授解释:"狂犬病疫苗是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孕妇和其他特殊人群被咬伤后同样需要接种,狂犬病的危险远大于疫苗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医学信息中心许静研究员领导的团队通过系统回顾分析发现,孕妇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似,不会增加胎儿畸形或流产风险。
高危职业人群的预防措施
对于从事兽医、动物饲养、野生动物保护等高危职业的人群,建议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高危职业人群可以考虑接种暴露前预防性疫苗,接种程序为0-7-28天三剂次。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李景富教授强调:"宠物主人应当遵守规定,定期为宠物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预防狂犬病的源头控制措施。"
如何科学养犬防控狂犬病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动物卫生监督所马骏所长建议市民:依法办理犬只登记:按规定为犬只办理登记证,佩戴犬牌。
定期接种疫苗:每年为犬只接种一次狂犬病疫苗,保存好接种证明。文明养犬:遵守城市养犬管理条例,外出遛犬时牵好犬绳,避免犬只伤人事件发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郑海学研究员指出:"家养宠物定期接种疫苗是控制狂犬病传播的关键环节,疫苗接种率达到70%以上才能有效阻断传播链。"
结语:防胜于治
狂犬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疾病,一旦发病几乎100%致死,但通过科学预防完全可以避免。希望广大市民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养成文明养犬习惯。
被动物致伤后及时规范处置,不给狂犬病可乘之机。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健康,预防狂犬病,构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宏宇, 林静, 杨蓉, 等. 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 43(5): 652-657.
[2] 赵雄, 陈波, 刘晓霞, 等.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关键环节及规范化处置[J]. 中华感染科杂志, 2023, 41(2): 89-94.
[3] 李伯利, 马学恩, 郑海学, 等. 我国狂犬病流行现状与防控对策[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2, 38(6): 481-48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经纬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