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增量”,源于更多人的“掩卷忽而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3 08:07 3

摘要: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多地举办了相关主题活动。例如,“作协送文学进校园”“发放世界读书日消费券”,开展“绿书签行动”“全民阅读周”等。其间的一条消息,让笔者印象深刻:近日,2025年江苏省暨常州市全民阅读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在最后的启动仪式环节,学者洪银兴、韩毓海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

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多地举办了相关主题活动。例如,“作协送文学进校园”“发放世界读书日消费券”,开展“绿书签行动”“全民阅读周”等。其间的一条消息,让笔者印象深刻:近日,2025年江苏省暨常州市全民阅读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在最后的启动仪式环节,学者洪银兴、韩毓海携手各领域阅读者代表——职工领读人李承霞、乡村阅读推广人朱晓青、流动书香使者快递小哥韩杨等共同登台,推开了象征全民阅读的大门。

邀请包括灵活就业者在内的一线工作者代表走上C位,“开启”重大主题活动,并不多见,可谓创举。在尊重基层劳动者兼读书者的意识之外,此举也展现这样的内涵:全民阅读的大幕由“全民”拉开,全民阅读的宏旨由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和传播。

换言之,此举不仅具有符号意义,更有实质意义。它指向的是继续扩大读书人群、提升人均阅读率的深意。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3年,我国成年人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由76.3%提升到81.9%,图书阅读率从54.9%提升至59.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从40.3%提升至80.3%。而根据《重庆市2023年全民阅读指数评估调查报告》,重庆成年居民人均阅读纸质图书4.2本。

成绩的背后是巨大的潜力:全民阅读指数有待进一步提高,手握书卷的人则可以越来越多。

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深度建设书香社会,重要性显而易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而自2022年起,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倡导全民阅读”改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一个拥有更多读书者的书香社会,是温馨的、和煦的、有张力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体的精神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将大为增加。

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读书人”的行列中,是题中应有之义。关注和帮助包括灵活就业者在内的一线劳动者,与之合作,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方式。一方面, 一线劳动者中,也有大量的爱书和读书之人。2024年12月,南大文学院教授苗怀明的一次露天讲座,吸引了一位外卖大叔驻足聆听。“南大教授说红楼,外卖大叔驻足听”的一幕引发众多网友点赞。此外,“外卖诗人”王计兵、“菜场诗人”王道友、“修表诗人”陈永安,也以各自的读书和写作经历打动了千万网友。一边是白昼加星夜奔波,一边是“掩卷忽而笑”,这样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生活状态,显现了诸多一线劳动者对于“诗和远方”的追求,也验证了读书生活对于人生出彩的激励性。在书香四溢、润物无声的语境中,成名者的“更上层楼”,籍籍无名者的努力向上,都变得更有意义;另一方面,很多一线劳动者的工作本身就带有传送书籍、传递书香的性质。前述外卖小哥韩杨所言“今后我不仅要送包裹,更要当好书香传递的使者”,让外界看到了这份优势和责任。显然,激励一些基层工作者和工作岗位相结合,履行阅读推广人、领读人和流动书香使者的义务,带动更多领域的人士和书籍交朋友,是一项值得深入开掘的事务。这么做,是在政府主导之外,发挥社会资源的能动性,为书香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将全民阅读活动推向深入,需要全民深入、广泛地参与。聚焦重点人群,重点向其“推书”,格外重要。不必讳言,相对于拥有读书习惯的“读书人”,平日里远离书籍,只爱好打打游戏、刷刷短视频者,理应是读书活动“争取”的对象。当他们在谋生之余也能放下手机,养成读书习惯时,全民阅读的“增量”也就出现了。

要实现这个目标,没有“快捷键”可按下。唯有秉持恒心,秉持长期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方面,苏州市姑苏区为“快递小哥驿站”配置图书角,杭州邀请外卖小哥参加社区读书会,长沙等城市图书馆为外卖员们开展“书香骑手信息素养”培训,具有可借鉴、推广的价值。

2024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名北大保安谈读书的文章,提及北大为保安员也开通了图书馆阅览权限,使得他可以“于字句间见世界”。该文真诚感人,予人以启示:读书不仅是连接人心、投射光亮的“利器”,更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共鸣器”。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读书改变人生,通过“同读书”“同思索”,感知在读书之路上集体同行的欢愉。

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