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1日,长江中下游等地出现暖区对流降雨,局地现大暴雨,安徽祁门雨量达到141.7毫米,打破当地4月单日降水量纪录,江西上高、万载出现了12级雷雨大风,打破当地阵风纪录。
未来几天
江南、华南阴雨频繁
部分城市雨水“全勤”
降雨虽能缓解部分地区的旱情
但局地累计雨量大
需警惕旱涝急转及强对流天气
▶南方降雨升级
局地雨量翻倍
4月21日,长江中下游等地出现暖区对流降雨,局地现大暴雨,安徽祁门雨量达到141.7毫米,打破当地4月单日降水量纪录,江西上高、万载出现了12级雷雨大风,打破当地阵风纪录。
江西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和东北部、广西西部和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23日至24日,降雨中心大致维持在江南南部、华南北部一带,雨势将有所加强,从广西到福建一带将出现成片的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25日,强降雨会收缩至广东、福建一带。
图源:中央气象台
连续降雨之下,江南南部、华南北部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6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累计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局地200毫米左右。大城市中,广州、重庆等地或雨水天天见,未来一周有6至7天都会有雨。
图源:中国天气
▶降雨缓和华南旱情
但需警惕旱涝急转
今年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大幅偏少,部分地区出现重旱或特旱。安徽、江苏、广东等地出现重旱或特旱。广西大部气象干旱都已达特旱级别。
整个3月,广西大部雨量不足常年同期的一半,多地4月以来的降雨更是不到常年同期的二成。近日,广西大片地区出现高温,这也令蒸发加速,加剧干旱。4月20日8时至21日8时,贺州、河池、梧州、百色及桂林等市部分地区降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受强降雨影响,洛清江支流西河20日10时50分出现超警0.37米的洪水,为广西今年首场超警洪水。
图源:国家气候中心
未来几天,广西、广东等地的旱情也会有所缓和,但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较大,需谨防旱涝急转,警惕次生灾害的发生,降雨时局地还将伴有强对流天气。
什么是“旱涝急转”?
旱涝急转是在前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且已出现旱情的情况下,紧接着在短期内发生高强度降水并形成洪涝的气象水文事件。
图源:中国水利报社
由于之前的干旱影响到流域内的植被雨水下渗等条件,在同样的降雨总量下,旱涝急转带来的洪水往往更快更猛,也更容易造成灾害。
为何要警惕旱涝急转?
旱涝急转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高,这是由于干旱使土体水量蒸发导致土体收缩、开裂,此时若遇上强降雨就会有大量的降水快速渗入地下,如果降雨发生在斜坡地带,土体较厚,斜坡土体更容易因降雨松动,从而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小流域的河水水位突增、河水倒灌,给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图源:中国水利报社
长期的干旱会影响流域内的植被、调蓄、雨水下渗,改变产流汇流的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就是在同样的降雨总量条件下,干旱区的前后变化会更为剧烈,造成的地质灾害也会更大。
除此之外,心理预期也会降低对风险的预估,长期干旱会让当地对降雨产生麻痹思想,容易忽视山洪暴发带来的危险。因此,要警惕旱涝急转可能引发的危害,并提早防范。
暴雨来袭
发生城市内涝怎么办?
▶户外行走时
1.尽早转移避险。当积水高度超过50厘米,转移过程就可能伴随危险。若积水没过膝盖,徒步会变得非常困难。
2.带一根长杆探路。避免掉进缺失井盖的下水道,或被积水中的障碍物绊倒。
3.避开导电物体。尽量避开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导致触电的物体;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正在驾驶车辆时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尽快寻找地势较高的安全停车处。遇到立交桥下和低洼地带,千万不要贸然通过,以防车辆被淹。
▶居家时
1.提前制作防洪堤,防止房屋进水。把水装入双层塑料袋内,并将这些塑料袋放入纸箱或大号整理箱中,再将几个箱子摆放成一排,外面裹上一层防水塑料布。
2.封好排水口,防止污水逆流。可以使用装好水的塑料袋,将马桶、洗手池、浴缸等排水口封好。
3. 如果房屋进水,及时切断屋内电源与气源。把容易浸泡损坏的物品放至高处,采取各种措施排水。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
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
尽量避免在强对流时段外出
雨天出行注意交通安全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