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活水”的流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镜像反映。今年以来,随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我省金融部门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显著回升,彰显出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鹏
金融“活水”的流向,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镜像反映。今年以来,随着系列宏观政策发力,我省金融部门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显著回升,彰显出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
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举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一组金融数据引发关注。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7227.2亿元,同比多增1093.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与全国持平;较年初增加3594.9亿元,同比多增372.7亿元。
从金融运行角度观察,一季度全省超3500亿元新增贷款流向了哪些领域?企业贷款方面呈现哪些新情况、新变化?
记者梳理发现,金融对我省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领域贷款均持续增加。
以乡村振兴领域涉农贷款为例,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播等领域信贷投放力度加大。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11.7亿元。
企业贷款方面,一季度全省经济开局良好,企业发展动能充沛。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对相关企业家、银行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3.5%的被调查企业有新增融资需求,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升级改造等。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全省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77.2%,为2023年下半年以来最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处长任远星介绍,3月末,全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5.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16.4亿元,同比多增757.2亿元。其中,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即“两重”、大规模设备更新等领域金融支持加力,固定资产贷款余额2.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15.9亿元。
“我们坚持在优化信贷结构中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更好把握‘增’和‘减’的关系,更好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着力盘活被低效占用的存量金融资源,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放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货币政策处副处长王淑云分析。
万千民企犹如点点繁星,是河南经济的韧性所在,更是河南经济的底气。当前,适应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更多资源加速向民营经济集聚。3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83.8亿元。
“真正用足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崔凯说,人民银行系统以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落地,精准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发展。截至3月末,全省已累计投放符合上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条件的贷款622.9亿元。
除信贷外,其他渠道融资也呈现良好增势。一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530.4亿元,同比多增894.9亿元,更多资金精准流向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系统和全省金融机构将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更加注重贯彻执行国家金融宏观政策与支持河南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机结合,将服务保障“四高四争先”作为全省金融工作重要着力点,在提升政策传导落实有效性上持续发力。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