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日报》28年,莱州虎头崖一村民种出“紫玫瑰”香椿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10:35 2

摘要:莱州市虎头崖镇东宋村的任乐安让老品种香椿重焕生机。在“头茬鲜”供不应求的暮春四月,任乐安站在东宋村的山坡上,抚摸着香椿树树干,紫红色的嫩芽正从皲裂的树皮中探出头来。这片占地3亩、种植了几十万株香椿的香椿林,是他用28年光阴编织的味觉乡愁。

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官扬扬 刘丽霞 张钰珠 摄影报道

莱州市虎头崖镇东宋村的任乐安让老品种香椿重焕生机。在“头茬鲜”供不应求的暮春四月,任乐安站在东宋村的山坡上,抚摸着香椿树树干,紫红色的嫩芽正从皲裂的树皮中探出头来。这片占地3亩、种植了几十万株香椿的香椿林,是他用28年光阴编织的味觉乡愁。

荒地育苗

老品种重焕新生

1997年春天,任乐安望着老宅院里日渐枯萎的“紫玫瑰”香椿树,眼前浮现起小时候他的奶奶踮着小脚采摘嫩芽的身影。这种明清时期就有的老品种,因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在规模化种植浪潮中濒临失传。“这种带着玫瑰香的清甜香椿,不该被埋没。”带着这样的执念,任乐安决定,要将品种保留,并开始在承包的荒地上育苗。

种植的前三年,任乐安的育苗尝试接连低产。“紫玫瑰”香椿树对土壤酸碱度极为敏感,普通化肥会破坏其独特风味。他跑遍周边县市,请教“老把式”,最终摸索出“豆饼+草木灰”的古法施肥配方。2000年的清明时节,他的首批500株幼苗终于扎根,紫红色的嫩芽在晨雾中泛着油亮的光泽。品尝到收获的喜悦后,任乐安逐步加大了种植数量,香椿芽的产量也随之提升。

舌尖上的春日限定

清晨五点,采摘队伍已穿梭林间。特制的竹制长柄剪刀巧妙绕过老枝,只截取最顶端10厘米长的嫩芽。“头茬香椿芽要在日出前采完,阳光一晒就发柴。”他摊开手掌,紫红色的香椿芽叶上还挂着晨露,凑近便能闻到混合着草本与玫瑰花香的独特气息。

“和普通香椿相比,我们的品种没有苦涩味,越嚼越清甜。”任乐安说着,掰下一片嫩芽放入口中,脸上浮现出孩童般的满足。

电商助力

头茬香椿芽120元/公斤

2022年,任乐安的女儿任万青带着直播设备回到村里。镜头对准晨雾中的香椿林,紫红色的嫩芽在竹篮里颤动,弹幕瞬间被“要链接”刷屏。“我们首创了‘现摘现发’模式,让本地消费者不超过24小时就能品尝到从枝头到餐桌的头茬香椿。”任万青展示着定制的防震包装盒,每把香椿都使用食用级保鲜网套独立包裹。

4月上旬,首茬香椿芽开采,每天10公斤的产量在抖音直播间10分钟内售罄。老客户王女士从广州发来消息,给母亲订的香椿到了,她说和30年前在山东吃到的味道一模一样。

“头茬香椿芽大部分被深圳、广州、济南、南京等外地客户预订了,往北甚至发到了甘肃、内蒙古。全国发货,全部是回头客,目前售价为120元/公斤。”任乐安表示,半个月后可采摘第二茬香椿芽,采摘期将延续至“五一”,预计总产量突破将500公斤。这些带着胶东海风气息的嫩芽,正通过冷链物流飞向全国各地。

站在漫山遍野的香椿林中,任乐安抚摸着最粗壮的那株母树——它已有33岁树龄。“明年我准备继续扩种,让更多的消费者吃到新鲜的香椿。”他望向远方,紫红色的嫩芽在阳光下舒展,如同铺展在大地上的美丽乡愁的画卷。这片承载着古老味道的香椿林,正以崭新的姿态,让更多人尝到记忆中的春天。

责编:唐寿锐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