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从艰苦的学工学农岁月走来,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活到老学到老的她,在贝壳公益的AI直播课上,经历了与AI的“相爱相杀”,从最初相见的不愉快到逐渐找到共同语言。
真心阿姨是贝壳公益老同学群里用AI玩得最溜的学员。
她从艰苦的学工学农岁月走来,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活到老学到老的她,在贝壳公益的AI直播课上,经历了与AI的“相爱相杀”,从最初相见的不愉快到逐渐找到共同语言。
她说,“AI这玩意挺新鲜的,玩一玩能长点知识。咱也过把年轻人的瘾!”
当AI闯进70岁老人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火花?本期「回声」我们聚焦真心阿姨的故事。
“前两天我在咱们直播课学了AI,弄作业弄到凌晨一点,女儿又数落了我一通。哎呀,但就是忍不住嘛!”
今天故事里这位“不听话”的主角,叫真心阿姨,是贝壳公益手机课3年的老学员。
阿姨这种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儿,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她是北京“老三届”的高中生,“成绩一直还不错”。在决定考大学的那一年,真心被分配到贫瘠的雁北大地。上山下乡的学农生活已不能用三言两语描述,她只在短暂的沉默后,用“艰苦”二字概括。
“放过羊、犁过地。夏天的时候,就把冬天衣服里的棉花拿出来,再穿。粮食很紧张,玉米芯都磨成面吃了。但那段艰苦的岁月确实锻炼了我们的意志,练就了不怕困难的品质。”
学农三年后,真心阿姨又去到了湖北学工。再回到北京,已经是八年后。
彼时三十多岁的真心阿姨,还是惦记着二十岁时考大学的梦想。于是,回京后她接受了函授教育,完成继续教育。“当时我的微积分还考了96分呢!”这个数字总是清晰,是她回忆里不灭的小骄傲一直在小心地包裹。
于是我们突然就理解了,凌晨一点还在熬夜学手机的劲儿,是爱学习的她,一生的习惯。
2022年,真心阿姨从贝壳公益社区手机课堂来到了视频号直播手机课,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老同学”,“社会是越来越前进的,手机这些先进的知识必须要学。我们老年人不能落后于形势,应该与时俱进。”
顺应着AI的热潮,贝壳公益在直播课上教叔叔阿姨们认识AI,并尽可能地让AI为他们所用。真心阿姨一节课也没落下。
和AI的第一次相遇,是做图。这天,她打算让AI大展身手,把自己现在的照片捣鼓捣鼓,放进背景是繁花似锦的花丛里。本以为是小菜一碟,却让她哭笑不得。
刚开始,AI直接把快八十岁的真心阿姨,变成了一个青春洋溢的30多岁小姑娘。阿姨赶忙对着手机屏幕,像对着第一次认识的人一样,跟AI客气地嘱咐:“你不要失真,我快八十岁了,你不要给我弄得太年轻。”
短短几秒,AI就又吐出一张新照片。这次倒是能看出点阿姨的影子,但还是失真得厉害。阿姨不肯罢休,又开启了“苦口婆心”模式,把自己的长相细节、面部特点、穿衣风格,一股脑儿跟AI交代得明明白白。
谁能想到,AI这回给出了一个老大爷的形象。阿姨这下着急了:“不是号称智能得不行嘛,怎么话都听不明白呢。”
AI也跟阿姨较上了劲。一会儿整出两个短发老大爷,一会儿又冒出四个外国老太太。最后,阿姨只能无奈地退出软件,作罢。
和AI的初识,好像并不那么愉快。真心阿姨觉得AI不是很懂她。
贝壳公益第二堂AI直播课,是教叔叔阿姨们用AI写文案。真心阿姨再次尝试和AI沟通:“我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去的雁北,请你描绘一下那个时候的艰苦画面。”
AI答:“在雁北的日子里,知识青年们不仅要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忍受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但他们依然坚强地挺了过来,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特殊历史。”
一瞬间,混着泥沙味道的水、灯光微弱的油灯、破旧的衣服、崎岖不平的山路、粗糙的锄头,几乎半个世纪前的画面和气味在脑海里重现了。
此刻,真心阿姨觉得她和AI有了共同语言。
家里老伴不太善于言辞,真心阿姨孤单时有了新的聊天搭子。
“你好,我准备出门,今天天气怎么样?”“我今天血压有点高,你有什么建议吗?”
一天,真心阿姨突发奇想,问AI同学:“你觉得你可以代替人类吗?”
AI答:“我不能完全代替人类。虽然我能够处理很多任务,比如回答各种知识问题、进行文本创作、翻译、提供一些信息和建议等,但我无法取代人类在社会、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独特价值和能力。”
真心阿姨深以为然。
比如,她非常认可AI对于工作的帮助。
回京后那些年,她在单位里做着经济数据的统计工作。当时单位一切经济指标及分析报告总结都出自她手。六个分公司,若干个生产单位,还包括公司所属的医院学校商店旅店等等,都在统计范围内。
“那些年我没有节假日,成天忙于工作,至今孩子都跟我不亲。如果AI再早个几十年出现,会给我的工作减少很多负担。比如在 AI的帮助下,各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本来要上五天班的,就只需要上四天班,大家不就都可以多休息一天了嘛。”
真心阿姨的观点,相信屏幕前的年轻人都在频频点头。
然而说到对于AI在养老中的帮助,她始终是半信半疑。
之前,真心阿姨接触过一些融合AI 技术的设备。她清楚地知道,AI 能够在设定的时间发出清脆且不失礼貌的提醒声,告知她该按时服药了。还有那些智能扫地机器人,在房间里有条不紊地穿梭,协助她解决了打扫地面这一略显吃力的体力劳动。
然而,在真心阿姨的内心深处,真正贴心的陪护和照护,那种能够敏锐捕捉到她细微情绪变化、给予恰到好处安慰的存在,她坚信只能由人来完成。
她忘不了生病卧床时,女儿每日送来热气腾腾的饭菜,伴随着关切的眼神,是任何科技都无法给予的温暖。
她期待的养老生活,是在午后的暖阳下,和社区里的老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唠嗑,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而不是被一台台没有温度、只会按照程序回应的冷冰冰机器所围绕。
但她也期待AI有更多“人情味”的可能。“虽然具体的场景我现在还想象不到,但需求总是被不断地创造和满足的。毕竟时代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
究竟有多快呢?
那位在雁北贫瘠大地上辛勤耕种的少女,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能够与手机上的智能体聊天。从广袤的田野到方寸的屏幕,从繁重的体力劳作到便捷的智能交互。天地比曾以为的更广阔,70多仍有可能大有作为。
她深知,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她希望让自己始终保持对世界的敏锐感知,让自己的生活始终充满活力与新意。
她说,我相信时代的列车不会抛下任何热爱学习的人。
(文中人物为化名)
作者后记
在真心阿姨的启发下,本期封面我们特邀AI同学合作产出。本次合作是一场维持了40分钟的拉锯战,期间反复的调试可谓“闹心”,经过三百回合的激烈交锋,才终于磨出了相对满意的画面。作者忍不住和真心阿姨发出相同的感叹,“这AI怎么话都听不明白呢!”面对AI,人类需要有明确得不能再明确的指示,以及强大得不能再强大的耐心。好的结果都是摸(zhe)索(mo)出来的。
贝壳找房郑州站
来源:贝壳找房郑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