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是一场普通的商业互动,却因全红婵的一个“小心机”举动,被网友反复“考古”——原来,冠军光环下的她们,也会腰疼到想吐;而那个曾被说“没心眼”的全红婵,早就在悄悄学会“护着队友”。
谁能想到,一场品牌直播里的“坐椅子”小事,能让全网为两个17岁小姑娘红了眼眶?
4月20日,刚结束2025年跳水世界杯的全红婵和陈芋汐,马不停蹄参加李宁品牌直播活动。
本是一场普通的商业互动,却因全红婵的一个“小心机”举动,被网友反复“考古”——原来,冠军光环下的她们,也会腰疼到想吐;而那个曾被说“没心眼”的全红婵,早就在悄悄学会“护着队友”。
镜头前的全红婵和陈芋汐,穿着运动服站得笔直,可衣领上的麦克风却“出卖”了她们的真实状态。
全红婵小声嘟囔:“腿都站累了,周天还要站!”陈芋汐更难受,咬着牙说:“我腰好痛,有点想吐……”这些被网友截成片段的“悄悄话”,让人心头一紧——我们总记得她们在跳台上的轻盈,却忘了那些年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早已在她们身体里埋下“隐患”。
跳水运动员的腰伤有多普遍?
业内早有说法:跳板的冲击力、入水时的压肩动作,长期下来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有腰椎劳损。
全红婵和陈芋汐不过17岁,却已是“老伤号”。
刚结束的世界杯,陈芋汐带伤参赛拿金牌,全红婵也在调整状态。
按理说,比赛后该好好休息,但商业活动、品牌代言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她们只能咬着牙撑着。
当陈芋汐疼得直冒冷汗,全红婵没像以前那样“直球”喊疼,而是凑到主持人耳边:“老师,能不能坐着采访?站不住了。”她没提陈芋汐的难受,只说自己“站不住”——这哪是“耍大牌”?
分明是给队友留体面。
工作人员搬来椅子,全红婵先把椅子推给陈芋汐,自己才坐下;看到主播还站着,她又小声建议:“您也坐会儿吧,站久了累。”
这些细节被网友扒出来后,评论区炸了:“以前总说蝉宝‘没情商’,现在才懂她的温柔都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她不是不会说话,是把真心用在了该用的地方。”回想全红婵刚成名时,因为说话直白被吐槽“没文化”——比如被问“想吃什么”就说“辣条”,被夸“天才”就说“我只是练得多”。
可现在的她,会悄悄护着队友的脆弱,会顾及旁人的感受,这种“成长”不是圆滑,而是把“善良”磨得更细腻了。
直播后,也有少数声音质疑:“站一会儿都不行,太矫情了吧?”但更多网友用数据“打脸”——跳水运动员日常训练,每天要完成40-60次跳水动作,每次从10米台跳下的冲击力相当于体重的10倍;成年运动员腰椎间盘突出率超60%,17岁的陈芋汐,腰椎CT片上早有明显磨损痕迹。
她们站不住,不是“娇气”,是身体在发出警告。
更让人感慨的是全红婵的变化。
这个从湛江农村走出来的姑娘,曾因“没见过动物园”“不会用化妆品”被议论,现在却能在复杂的社交场合里,用最自然的方式传递温暖。
有网友翻出她去年的直播录像:那时的她面对镜头会紧张到搓手,被问问题只会“嗯”“啊”;现在的她,会主动帮主播擦汗,会用“我们站不住了”代替“她难受”,这种“成长”里,藏着多少偷偷观察、慢慢学习的努力?
这场直播里的“坐椅子”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太多东西——我们看到了竞技体育背后的残酷,也看到了年轻运动员的温暖;我们曾用“完美”绑架过全红婵,现在却为她的“不完美”鼓掌。
那些说她“没情商”的人,或许忘了:真正的高情商,从来不是说漂亮话,而是把真心放在别人前面。
全红婵和陈芋汐,这两个在跳台上“针锋相对”的对手,在生活里却是彼此的“止疼片”。
当全红婵把椅子推给陈芋汐的那一刻,我们突然明白:比“天才少女”更珍贵的,是那个会疼、会累,却依然愿意为队友撑伞的“蝉宝”。
她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但至少这一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看,我们的冠军,正在用最真实的方式长大。”
来源:哈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