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传统医疗模式。龙华区积极拥抱科技变革,以医疗大模型技术AI为核心驱动力,在数字家医、智能导诊、病历质控三大服务领域实现突破。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龙华卫生健康服务全链条,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
人工智能大模型“嫁接”医疗场景,会带来怎样的颠覆和突破?
当前,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传统医疗模式。龙华区积极拥抱科技变革,以医疗大模型技术AI为核心驱动力,在数字家医、智能导诊、病历质控三大服务领域实现突破。通过技术创新与场景融合,人工智能正在重塑龙华卫生健康服务全链条,不仅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为医护人员提供强大的支持工具。
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已全面部署智能病历质控系统。
AI数字家医全覆盖
贴心关怀“零距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庭医生服务中有着三大痛点:对居民而言,家医服务中存在“签而不约”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居民对家医服务的认知不足、获得感不强。对家庭医生来说,团队日常事务繁重,目前承担大量的常规事务性工作,工作量普遍大,使得家庭医生难以完全专注于更为复杂的医疗任务和患者健康管理,对进一步提升就医满意度和体验感形成了制约。对管理部门来说,针对家医服务和结局指标评估缺少动态、智能的监管与决策手段。
AI如何助力破局?据龙华区卫健局介绍,龙华区创新构建起“AI家医助理+家医秘书+评审专家”三位一体的数字家医服务体系,打通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这一系统将于近期上线,能有效击破现状痛点。比如,AI家医助理实时响应居民咨询,并推送健康提醒;居民助手为每位用户定制个性化健康计划;评审专家则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评估服务质量,形成服务闭环。
这一模式将积极推动家庭医生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管理”,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全方位健康服务,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
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影像医学科医生使用AI医学影像智能处理系统观看报告。
AI导诊精准匹配
就医效率大幅提升
针对传统导诊流程繁琐、误挂率高等痛点,2025年2月,龙华区推出基于医疗大模型的智能导诊小程序(AI导诊)。4月初,智能导诊小程序正式在“健康龙华”官方公众号“上岗”。
龙华区卫健局介绍,该应用程序突破传统点选模式,以人机自由交互对话的形式,引导患者陈述病情,智能分析患者疑似患病,结合医院医疗资源,为患者匹配合适的医生资源,实现就诊医院、科室、医生推荐,并可链接“健康龙华”挂号页面一键挂号。
如何智能导航?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实现!诊前,市民登录“健康龙华”访问智能导诊小程序,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症状后,系统依托大模型实时智能分析,通过多轮对话追问细节,构建完整病情画像,根据症状智能分析,轻症优先分诊至附近社康,重症自动推荐相应等级医院,以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科学分流机制,缓解医院门诊压力,同时提高社康首诊率。
运行数据显示,系统导诊准确率达98.6%,同时成功分流30%轻症患者至社康中心,有效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落地。此外,智能导诊能节省50%人工导诊资源,让居民享受“少跑腿、快匹配”的便捷服务。
AI赋能病历质控
诊疗质量显著提升
医生输入现病史、既往史……诊中,不到半分钟,一份规范的电子病历就能形成,在龙华区三大核心医院、各门诊和病房里正“上演”着这样颠覆性的改变。“解放了医生,大幅提高病史书写效率”已成为最明显的反馈。
龙华区依托医疗大模型技术打造的智能病历质控系统,已在区人民医院、区中心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全面部署,覆盖门诊、住院及病案首页等核心场景。该系统通过深度挖掘医疗数据,构建覆盖97%的临床场景知识图谱,提炼近2000条质控规则,实现诊疗行为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量化的跨越式升级。
通俗来说,在病房和门诊,智慧病历可自动采集患者的“检验、检查”,结合医生给出的“主诉、查体”,综合分析临床数据,运用专业的医学知识,思考医生为什么给出当前的用药,由此生成结构清晰、诊断思路明确、内容详尽的结构化病历,显著提升了病历书写的质量和效率。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可大幅减少医生的重复工作量,也避免了人工劳动易出错的问题。
值得一的是,模型通过知识自学习实现自适应预测与优化,形成自我迭代闭环,精准响应医生与质控需求。也就是说,智慧病历在磨合过程中还能根据各科室特色进行个性化修正。
自2024年5月上线以来,系统以“毫秒级解析+三级闭环管理”模式高效运行,显著提升医疗质量:重大检查符合率达96.1%,质控准确率提升至95%,整改效率提高98%。通过“医生+AI”的协同机制,龙华区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智能化的医疗质量管理新范式,为患者安全提供更坚实保障。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李文奇 张春燕/文 记者 陈建华/图
编辑 汪文成
本文来自【宝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