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宣传周】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11:27 2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明确了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明确了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文化与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等多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著作权及相关权利的具体内容、保护期限、权利限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其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专利的类型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规定了授予专利权的条件、申请程序、保护期限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具体规定,对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定了商标的注册条件、申请程序、保护期限,以及商标侵权的认定和处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具体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具体要求、商标的使用管理、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作出了规定,如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等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调整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中发生的利益关系,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促进软件产业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明确了软件著作权的归属、保护期限、侵权责任等内容。

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知识产权的类型: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等多项权利。

专利权:指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实施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等。

其他知识产权:如地理标志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

著作权:作品的作者是公民的,保护期限至作者死亡之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品的作者是法人、其他组织的,保护期限到作者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未发表的,不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专利权: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商标权: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可以在期满前十二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能提出申请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

知识产权的侵权表现:

著作权侵权:如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歪曲、篡改、剽窃其作品,或使用作品未按规定支付报酬等。

专利权侵权: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等。

商标权侵权: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或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等。

来源:观察小Ha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