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帝、炎帝和帝喾在陕西的考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11:24 3

摘要: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帝喾是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本文重点对帝喾及后裔发展历史进行考证。

张正斌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二级研究员)


一、黄帝炎帝和帝喾生活在陕西的考证
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帝喾是中华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本文重点对帝喾及后裔发展历史进行考证。
《国语·晋语四》(约公元前6世纪)记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水经·渭水注》(北魏·郦道元,466年-527年)“雍水又东南流与杜水合……漆渠水南流,大峦水注之,水出西北大道川,东南流入漆,即故岐水也”,因此,“黄帝以姬水成”之姬水,即今陕西凤翔县东北横水河上游。据《水经·渭水注》“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姜水应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当为今岐山县湋河的支流。
先秦时期(公元前2255—公元前2250年)的《山海经》有多处提及帝俊(帝喾本名姬俊),《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些说明了帝喾与日月运行推算划分的来历有关。
《山海经·海内经 》“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说明帝俊是神农祖后稷的父亲,而后稷是周人的始祖。西周最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帝喾及后裔上古就生活在陕西关中平原一带。后稷就诞生在今陕西武功(杨陵),是驰名国内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所在地,如今杨凌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所在地,正在把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带一路国家。
《山海经·大荒南经》“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海内经》“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海内经》“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虎、豹、熊、罴”。《海内经》“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东经》“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大荒东经》“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为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这些说明了帝喾后代开始了打猎、采树木野果、驱赶虎豹熊、食用黍(谷子)并驯化鸟兽等。
《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海内经》“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赠,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海内经》“帝俊生子八人,是始为歌舞”。这些说明了帝喾后代制造了舟船,发明了木车、弓箭、音乐歌舞等技术和文化。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国语》“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说的是颛顼将长期观测星辰所获得的知识传授给了帝喾。“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说的是帝喾继承颛顼构建的以北方方位为基准的星辰和太阳方位体系后,进一步推进天文观测以及时间计量等事务,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祭祀等诸多活动提供指导,使时间划分更细致,有助于管理部落族民,让族民生活更加稳定。“周人禘喾而郊稷”,说的是在周人的祭祀体系当中,禘祭的对象为帝喾,帝喾被视作周人的共同祖先之一。这些说明了黄帝及后裔帝喾主要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以在都城镐京(陕西西安)周边地区。
战国末期(公元前255年到公元前221年)《世本·帝系篇》“喾,黄帝之曾孙。帝喾年十五岁,佐颛顼有功,封为诸侯,邑于高辛”。《世本·帝王世本》“少典生轩辕,是为黄帝。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高辛,是为帝喾,帝喾生尧”。《世本》“帝喾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契;次妃陈酆氏女,曰庆都,生子放勋;次妃陬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这些说明了帝喾与黄帝家族的关系及帝喾家族的发扬光大。
特别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帝喾元妃姜嫄是邰氏之女,而邰国就在今陕西武功县和合阳县一带。《水经注·漆水》(北魏·郦道元)记载:漆水出岐州漆县东,北过武功县西,……又东过邰县故城南,……邰城在西,故邰国也,周后稷所居。而《合阳县志》(清代)记载:洽川在周为邰国,后稷所生之地。帝喾陵在郃阳东二十里。
《水经注·洽水》(北魏·郦道元)“洽水出左冯翊郃阳县北,东径合阳县故城南。……合阳故城在洽水之阳,故曰合阳也”。“洽水又东,径莘原,可以为台榭,水出温泉,泉涌如汤,冬温夏凉,可以沐浴”。《陕西通志》(清代,1636年一1912年)“有莘氏,帝喾妃姜嫄之国,今郃阳县东南有莘原”。《合阳县志》(清代)“辛里村,在洽川镇东南。相传帝喾高辛氏曾居此,故名。莘野村,在洽川镇北。昔有莘氏部落居此,与高辛氏通婚,生后稷”。这些都说明帝喾高辛氏及家族都在陕西合阳和武功一带生活。
《史记·五帝本纪》(公元前91年左右)“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记》除了对帝喾家族来源的介绍外,更多的是对帝喾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有重要贡献的高度评价。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汾(河)渭(河)平原紧密相连,帝尧立都在陕西合阳县黄河东岸的山西临汾平阳县。《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汾水又南经平阳县故城东……应劭曰:县在平河之阳。尧舜并都之也……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说明了从黄帝、炎帝到帝喾和尧帝都在陕西的关中平原和山西的汾河平原生存发展。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历史公认黄帝陵位于今陕西省北边的黄陵县桥山。炎帝陵位于陕西南边的宝鸡,帝喾陵在陕西的黄河东岸的合阳县莘里村。所以陕西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是炎黄子孙祭拜三帝的的圣地。
鉴于《史记》对帝喾的高度评价,和以上古籍对帝喾及后裔在陕西生活的历史记载,因为历朝历代都对黄帝和炎帝及帝喾都有国家级别的祭奠,我们建议除了对黄帝和炎帝举办国家公祭以外,也应该举办对帝喾的国家公祭,因为帝喾是承炎黄和启夏商周文明的支柱人物。江山社稷就是来源于帝喾儿子—神农祖后稷,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祭祀,古时祭祀是国家的大事,所以渐渐成为国家的代名词。我国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所以建议国家对中华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帝喾在清明节进行公祭,以彰显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和在农业方面的历史重要贡献及对未来农业发展的高度和长远重视。
二、合阳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合阳黄河西岸的洽川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就把他的支子封到此地,称“有莘国”,简称“莘国”,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编著的《吕氏春秋》中还出现“有侁”称谓。洽川镇至今仍有莘野、莘里两村,有把西边的塬称作莘塬,北塬上有莘村和辛庄,南王村又有许多辛姓人家。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中华姓氏每日谈栏目确认,洽川为辛姓起源之地。帝喾高辛氏及后人的发展轨迹涉及从合阳到河南再到山东,帝喾被认为是辛姓的始祖,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以“莘”为名的封国,从帝喾受封开始,一直存在到春秋时晋国强大起来占据河西,最迟到战国魏文侯十七年(前399)在此始置合阳县。这里东临黄河,有川有原,绝佳的水土使莘国成为当年首屈一指的美女国,而且处在交通要道,地理形势险要,在众多的小国中颇有名气。
古帝高辛(帝喾)殒于斯,有商阿衡(伊尹)耕于斯,四代圣母(大禹母亲脩己,后稷母亲太姜、周文王母亲太任、周武王母亲太姒)诞于斯,子夏设教志于斯,达摩西游憩于斯。秦末楚汉争雄,韩信在此木罂渡军,直逼魏都安邑,活捉了魏王豹。现存隶书精品汉《合阳令曹全碑》也在此出土。这是对合阳历史人物的高度总结。
这里也诗经的发源地。太姒,商代有莘氏之女,周文王的妃子,周武王生母,以贤德著称,其事迹成为《诗经》礼赞的典范‌。出生在商代有莘氏(今洽川镇以前也称为东王乡莘里村),《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描述周文王于洽水之滨迎娶太姒的故事‌。太姒天生丽质、仁爱聪慧,辅助文王、抚育武王,后世尊奉为“文母”。东王乡所在的洽川是黄河流域最大湖泊型湿地,适宜早期人类生存和文化传承发展,《诗经》中《蒹葭》《大明》等30余篇诗作均源于此,被誉为“中国爱情诗之源”‌。
合阳古称“有莘国”,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东北部、黄河西岸。这里自然条件良好,洽川湿地位于陕西合阳县城东20公里处的洽川镇黄河二级台地上,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生物种类最多的天然保护湿地生态区。洽川地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有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素有“小江南”之称,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湿地、著名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为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环境。同时,合阳属西安90分钟经济圈,距咸阳国际机场一个半小时车程,是贯穿秦晋的重要纽带,半小时即可出陕入晋,京昆、合铜两条高速,108、342、628三条国道,西侯、黄韩侯两条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这种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部落之间的交流、融合以及发展壮大。诚邀和欢迎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来这里旅游观光、考察合作、祭拜华夏民族人文始祖帝喾。

2025年3月10日于山东济南

来源:可靠帆船P4UHe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