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丨范诚:开花的檵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11:51 2

摘要:清明上山扫墓,只见漫山的檵木开花了。那白色的花朵,缀满枝头,看上去雪白的一片。远看像白雪落在枝头,白茫茫的。近看则见无数的花儿,在绿色的枝头上争相绽放着。白色的花瓣,围绕着花蕊,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一排排在阳光下怒放,有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境界。忽然想

开花的檵木

文/摄 范诚

清明上山扫墓,只见漫山的檵木开花了。那白色的花朵,缀满枝头,看上去雪白的一片。远看像白雪落在枝头,白茫茫的。近看则见无数的花儿,在绿色的枝头上争相绽放着。白色的花瓣,围绕着花蕊,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一排排在阳光下怒放,有一种“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境界。忽然想到,这个时节开着雪白的花朵,这不是对山中先人们最好的祭奠吗?

对于湖南农村出生的孩子来说,檵木真是太熟悉不过了。

我出生于湘西南崀山的乡下,自幼便跟着哥哥姐姐们上山砍柴。最主要的砍伐对象,便是这种檵木。在故乡,我们称这种木为梽木,砍伐的木柴则称为梽木柴,这是一种易燃且耐烧的毛柴。

为什么要砍檵木呢?因为在故乡的山中,这种檵木最多。它们长在露天的山中,也长在杉树、松树林中;长在平坦的旷野,也长在陡峭的悬崖;长在松软的黄土,也长在石头的缝隙中。它们极易生长,可以说落地能生根,一年即成柴。但树蔸很坚韧,特别耐烧。它们的枝条柔软,是捆柴的好材料。特别是它们适应性非常强,耐土地贫瘠、抗干旱、喜温暖、耐寒冷,真是只要有土,就能恣意地生长。很多时候,我们头一年砍伐过,第二年又发枝发叶,可以再砍一茬。这是一种屡砍屡发、生生不息的树。

砍柴时偶有不小心砍伤手指,鲜血直流。这种檵木叶是最好的止血材料。摘下一些叶子,放在石头上捣烂,糊在砍伤的刀口处,那鲜血当即止住,疼痛消除,以后会结痂痊愈。据说,檵木的根及叶还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有祛瘀生新的功效。

这么看来,这檵木浑身是宝啊,只是我们一直看轻了它们。

人们对大自然的认知,往往是有局限的。自小,我便认为,这不过是南方一种永远长不大的灌木,即便长大,也不过与人一般高,树干粗壮一点而已。后来在故乡的五里圳上看到500多年的檵木时,有点傻眼了。檵木居然能长成这么大?这还是檵木吗?

五里圳是新宁历史上有史可查的较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它上起水庙镇的上富村,下至飞仙桥乡龙潭村的大冲口,沿新寨河凿壁蜿蜒而下,长约五华里,故名。

据《新宁县志》记载,唐宏曾任黔江知县,于明成化四年(1468)捐资在五里圳路段筑路,并于路旁开圳,建泥振坝于圳上,引水灌溉龙潭村的大片农田。

这是一项在当时看来声势浩大的引水工程。先从山谷中的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一米多宽的路基。又从靠绝壁处开凿出一条宽约60cm、深40cm的水渠来。接着,在靠河边修筑一条宽约60cm的路来,并全部铺上青石板。在没有现代开凿和爆破技术的五百多年前,全靠人工开凿,肩挑背负,修出一条长约五里的水渠和路来,可以说是伟大的创举。

而为了防止道路和水渠坍塌,施工者又在路旁靠河边处广植柳树和檵木。柳树长得快,可以遮阳。檵木长得慢,可以固基。如今,历经数百年,柳树已成合抱大树,撑开枝叶,像一把把巨大的伞,覆盖着路面。人们在柳树下,可以休闲歇息。而那些檵木,也长成腰围粗的大树了,成排地立于路基下方,主干粗壮、弯曲、遒劲,枝叶苍翠、古老,形状像一株株巨型盆景,护卫着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它们,倒影于下面的河面上,构成又一道古朴而幽雅的风景。

随着阅历的丰富,后来又发现,在长沙等一些城市的园林里、公园中,甚至路旁,栽种着红色的檵木。它们的形状与白花檵木几乎一样,只是叶子呈棕红色的,开出的花朵,是鲜红、大红或血红的,就像燃烧的火焰,红红火火,给人们喜庆热烈的气氛,也给城市增添了无比壮丽的色彩。

那么,这些红色檵木是从哪来的呢?通过走访园林专家,我得知,这种称为红花檵木的品种,是湖南浏阳大围山的珍贵彩叶观赏植物,花红叶红,色彩绚丽,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绿化。红花檵木的开发利用已有70多年历史,湖南是中心产区,现在已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1999年10月,浏阳市被授予“中国红花檵木之乡”荣誉称号,极大提高了湖南红花檵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成为我国花卉业的特色品牌之一。

说起红花檵木的历史,颇有传奇色彩。

1934年春天,长沙市天心公园的花工王大元听朋友说,浏阳大围山有一种开红色花的野生檵木。作为园林专家,他觉得很有价值,于是去浏阳大围山,挖回了几株,栽在了公园里。

1938年春天,在长沙高等农业专科学校任教的叶培忠先生,带领学生在天心公园采集植物标本时,发现了这几株红花檵木。他采集标本,寄给曾留过学的英国皇家植物园,请老师帮助鉴定。并于1942年,在《中国园艺专刊》第2期发表了《檵木属新变种红花檵木》论文,这是我国最早关于红花檵木的论文。

到了1978年春天,浏阳永和磷矿花工林昌梅,在大围山发现红花檵木野生林,还在浏阳大光和船仓两地发现树龄200~300年的野生大檵木。20世纪70年代末,浏阳永和镇农民利用永和一带野生红花檵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始了扦插苗、灌木球、盆景和古桩嫁接造型树等系列产品的生产。

1985年,林先生利用芽变枝条,选育出一个叶片光亮红润、花色亮丽鲜艳的红花檵木新品种,取名“珍珠红”,这是国内选育的第一个栽培品种。该品种很快推广到浏阳市、长沙县和株洲市一带,促进了湖南红花檵木产业化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浏阳市和长沙县花农利用自然变异材料,选育出30多个栽培品种。

2001年,76岁高龄的林昌梅先生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红花檵木专著——《红花檵木栽培》。

这就是檵木,生在山野中,它可以成为一种燃料;长在小河边,它可以保护河堤;进入城市中,它是园林亮丽的风景。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人类做出奉献,用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

范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分会会员,湖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