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正是春光明媚之时。沿途,碧绿的麦田映入眼帘,一望无际,每一颗翠绿的麦穗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播种到成熟,麦穗在春雨的滋养和夏日酷暑的洗礼中,最终在秋风中绽放出金黄的辉煌。这些麦穗形态各异,有的粗壮,有的细长,它们在麦田中错落有致,春风拂过,她是一幅动态的
4月21日,中国国际书画院安徽分院团队参观了今世缘酒业,在国缘宾馆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后,我们便满怀期待地启程,迎接扬州这场春意盎然的采风之旅。
四月,正是春光明媚之时。沿途,碧绿的麦田映入眼帘,一望无际,每一颗翠绿的麦穗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从播种到成熟,麦穗在春雨的滋养和夏日酷暑的洗礼中,最终在秋风中绽放出金黄的辉煌。这些麦穗形态各异,有的粗壮,有的细长,它们在麦田中错落有致,春风拂过,她是一幅动态的麦浪画卷。在阳光的照射下,麦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途中,阵雨偶尔降临,让我们见证了麦穗在风雨中的坚韧与顽强,它们在逆境中成长,在阳光下绽放。
春风轻抚,我们踏上扬州之旅的首站——个园。“扬州以园亭胜,苏州以市肆胜,杭州以湖山胜″,烟花三月下扬州,个园是扬州游中绝对不容错过。历经约两个小时的旅程,我们抵达了这片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的胜地。个园内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令人陶醉其中。
个园,一座以叠石艺术闻名的园林,不仅是扬州园林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瑰宝。四季更迭,景色各异,每一季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导游娓娓道来,个园是扬州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典园林之一,据说,个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是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嘉庆23年在原明代“寿芝园”基础上拓建的宅邸私家园林。迄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踏入个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竹林与假山。这些人工叠造的艺术品,在诗人、书画家的笔下,仿佛拥有了生命。它们或如猛兽咆哮,气势磅礴;或似仙人飘逸,超脱尘世。这种奇幻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
园主黄至筠天生爱竹,园中青竹遍地都是。清代袁枚曾写“月映竹成千个字”,“个”字乃“竹”字之半,恰好“筠”也是竹的代称,故为此园取名为“个园”。
在阁楼上,身着古装的美女轻摇刺绣扇子,姿态优雅,风情万种,吸引了无数摄影师和游客的目光。她们或展现民国风华,复古而时尚;或身着汉服,传统而充满活力。这些美女犹如时空穿越者,为个园增添了一抹风情。
个园内共有大小建筑二十余座,楼台亭榭,每一座都散发着艺术的气息。园林艺术不仅体现在建筑和叠石上,还体现在丰富的植物配置上。园内种植了数百种竹园、花卉、树木,四季花开,香飘四溢,美不胜收。
游览个园,我们不禁想起袁枚的名言:“个园之妙,在于石。”个园的石景设计,正是他“以石为骨,以水为脉,以花为魂”的园林理念的生动体现。
个园的叠石艺术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更在国际上熠熠生辉。众多国际友人专程前来观赏,将其誉为“东方园林艺术的瑰宝”。个园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园林艺术,更在于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漫步于个园之内,名人书法与郑板桥的画竹佳作比比皆是。其中,我们同行的被誉为“当代郑板桥”的安徽画家李平胜先生,对郑板桥的字画尤为珍视,细细品味间,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同行的书画艺术家们亦纷纷驻足,对个园内的字画书法品鉴不已,纷纷举起相机,捕捉下这艺术的瞬间,留下一幅幅珍贵的影像。
当晚,中国国际书画院安徽分院执行院长、玖易达商贸董事长张明在扬州印象-十八灶热情接待了大家,我们品尝了国缘美酒,享用了地道的淮扬菜,如大明龙虾、烧烤、河豚等特色名菜。大家纷纷发表感言,对本次活动安排赞不绝口。酒店外的广告牌上,热烈欢迎中国国际书画院安徽分院书画家的字样仿佛是对我们到来的最好尊重。
随着夜色渐浓,我们选择了坐落在瘦西湖畔的运河晶典酒店作为今晚的栖身之所。酒店内环境幽雅,一尘不染,宽敞的房间内洋溢着温馨的氛围,为明日游览瘦西湖之旅铺垫了一份舒适的休憩之地。
来源:当代人物网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