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演员是个“高危”职业!
谁进来都免不了要被踩一脚。
前有刘涛。
因为在2012年演了电视剧《妈祖》,近日受邀出席“妈祖1065周年诞辰庆典”,因为被一级警督开路护航,坐在省级领导身边的超高待遇,遭到了网友质疑。
有人说她玷污了妈祖圣洁的形象。
有人攻击她不适合演“妈祖”,能演“妈祖”的演员,一定要是品貌端庄,无不良嗜好,无桃色新闻的女演员,而不是一个私生活有污点的已婚妇女。
而刘涛的现状?
恰恰是圈内许多前辈走过的路。
就连从艺45年,被无数观众称赞“德艺双馨”的老戏骨——李雪健,都曾被推上风口浪尖。
人红是非多。
这句话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某一年,李老师受邀参加撒贝宁主持的节目《开讲啦》,被小鲜肉质疑。
“只拍了四天戏,就拿走好几十万,身为男一号的我却只有四千块........”
面对咄咄逼人的质问,李老师没有生气,反而耐心解释。
“我90年拍渴望的时候,加上奖金不过八千块”
言下之意,是年轻人不要急功近利,只要肯努力好日子还在后头,可小鲜肉依旧不依不饶。
就连一旁的撒贝宁都看不下去,开口解了围。
“你看到的只是成名之后的李雪健老师”
是啊。
许多人看到的都是李老师站在聚光灯下,收获无数荣誉的光鲜时刻。
可谁又知道,成名之前的他经历了多少苦难呢?
1990年主演的《焦裕禄》,让他一举斩获电影金鸡影帝和百花影帝。
把焦裕禄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好多观众看完电影,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可为了拍好这个角色,李老师几乎读遍所有关于焦裕禄的书籍。
不仅去焦裕禄曾经生活过的兰考县体验生活,还特意拜访了焦裕禄的妻子。
“又矮又胖,一点都不像”
最了解焦裕禄的人,绝对是他的妻子徐俊雅,她的建议必须采纳。
矮,可以垫高。
或者,拍摄的时候拉低摄像机。
可胖这个问题,只能李老师自己想办法。
为了贴近角色形象,李老师连着吃了一个月的水煮白菜,硬生生饿瘦了20斤。
在三毛钱一张电影票的年代,这部投资仅有130万的电影,卖出了一亿三千万的票房。
同时,也让李老师夺得金鸡影帝和百花影帝。
领奖台上的他,依旧谦逊。
“苦和累都让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老师得了”
后来,李老师主演了《渴望》,成了无数人心目中的 “国民好男人”。
那可是大街小巷都在讨论的现象级爆款。
据说,当年的犯罪率都降低了。
一部电视剧,能火到被公安部门授予“维护社会治安奖”,也是演员里独一份的荣誉。
可谁能想到,得到这些荣誉之前,李老师只是一个得了癌症都没钱治病的穷小子。
时间回到2000 年,李老师准备前往西安拍摄《中国轨道》,出发前只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
不过,他压根没当回事,随便带了点消炎药就进组了。
谁能想到,一个月过去,脖子上的疙瘩不但没消,反而越来越大。
在妻子的坚持下,他才去医院检查。
结果被确诊为鼻咽癌!
这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把一家人都给震懵了。
可戏才拍了一半,剧组还调动了部队的人,李老师怎么舍得放下?
就在他进退两难的时候,剧组得知病情要全面停工,团里领导也让他赶紧去治病。
可这些提议均被李老师拒绝了!
无奈之下,妻子只能妥协。
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带着李老师去医院化疗。
化疗的痛苦,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颈部溃烂,头发掉光,胳膊上的血管全黑了,有时候连动都动不了,可到了下午,又准时出现在剧组拍戏。
“在拍最后一场戏时,李老师说话已经非常困难,但他仍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地说完大段台词,在场的剧组人员都听得热泪盈眶”
这是制片人记忆中的场景。
李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整个剧组为之动容。
靠着这股子顽强的毅力,李老师硬是撑到了《中国轨道》全剧杀青!
杀青后,李老师回到北京住院,正式开启抗癌之路。
后来回忆那段日子,只用了四个字形容 ——生不如死!
身体上的煎熬已经让人难以承受,可更让他难受的是,口袋里连看病的钱都没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李老师拍戏基本没有片酬,家里也没多少存款。
为了治病,他只能四处借钱。
光看病,前前后后就欠了 5 万元!
在病痛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李老师一度想过放弃治疗,是家人的陪伴和鼓励,让他重新拾起了抗癌的信心。
好不容易挺过来,还要为了债务四处奔波,这种“拼命”令人费解。
众所周知,公众人物想赚钱很容易。
现在的直播带货。
过去的广告代言。
要名气有名气,要作品有作品的李老师,为什么没有选择这种捷径?
现在的演艺圈流量至上,很多年轻演员都急于求成,做起了一夜成名的美梦。
为了流量?
什么戏都接。
为了热度?
什么综艺都上。
成名之后的李老师,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极广。
广告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笑眯眯把许多赚钱机会送到李老师的面前。
一个广告费,就高达二十万。
在普通人吃不起饭的年代,可是天大的诱惑。
可他还是拒绝了。
后来,他接了一个润喉糖广告,虽然报酬不高,但是试吃之后确实有用。
于是,就有了这个广告词。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我常带着它,您呢?”
直到2004年,李老师在《搭错车》里演了一个没有台词的哑巴父亲,当时就有记者向他发难。
“您不是说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吗?”
这一句话,让李老师下不来台。
他自觉打脸,便再也没拍过广告。
那一刻他明白了,演员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外人看到的只是演员光鲜亮丽的一面,却忽略了演员在背后的努力和付出。
一个真正的演员,是要经过岁月的沉淀,经过无数次的磨练,才能成就自己的。
“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
从那以后,这句话就成了李老师的宗旨。
李老师对表演的热爱,那是深入骨髓的。
在他眼里经历了苦中苦,才能尝得甜中甜。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心扑在表演上,用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
出道至今斩获 33 次影帝,靠演技封神。
一生都在用生命演戏,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他的心血。
在演艺圈这个大染缸里,李老师就像一股清流,为后辈演员树立了一个榜样。
想要在演艺圈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有扎实的演技,要有对表演的敬畏之心。
不追求名利。
不炒作自己。
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功的演员没有捷径可走。
希望演艺圈多一些这样的演员。
也希望李老师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微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