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有了。”4月18日上午,荣忠远操控着无人机,在长江泸州段三脊梁附近的江面上飞了一圈,没有看到“老朋友”的身影,他确定每年都会来泸州“做客”的鸟儿们已经暂时离开了。
“没有了。”4月18日上午,荣忠远操控着无人机,在长江泸州段三脊梁附近的江面上飞了一圈,没有看到“老朋友”的身影,他确定每年都会来泸州“做客”的鸟儿们已经暂时离开了。
荣忠远在长江边用无人机拍摄
“半年后,它们还会回来。”这是摄影爱好者荣忠远用镜头记录长江的第7个年头,他的镜头里不光是这些从外地飞来的鸟,还有越来越清澈的长江水、冬天就会露出江面的滩涂、江与城和谐的场景,是长江泸州段生态向好的变化。
3万多张照片里的生态变化
到底拍了多少张长江边的鸟儿?荣忠远粗略地统计过,大概有3万多张。这位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接触胶片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每次提到这些鸟儿,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泸州长江边的鸟类越来越多
在长江边出生、成长、工作,荣忠远见证着长江的变化,他觉得这几年的长江有小时候记忆里的样子了。2018年开始,他的镜头里出现了长江江景;2019年末,“长江十年禁渔”即将实施,他觉得这样的历史时刻,应该要记录下来。从那一年开始,他每天都会背着相机走在长江边,记录着各种变化。
2020年1月初,在长江泸州段三脊梁,荣忠远像往常一样将镜头对准江面,相机取景框出现了几个缓慢移动的白点。“是什么水鸟?家鹅?”他操控无人机准备近距离拍摄观察,这时一艘货船驶过,“白点”飞了起来。回家后,他将拍到的视频导出到电脑上放大观看,又拿给专门研究鸟类的朋友看,经过反复咨询确认,那是7只天鹅。
荣忠远在长江上拍到的天鹅
在荣忠远的记忆中,在泸州看到天鹅大约是30年前的事了。看到天鹅这件事让他很兴奋,从那天起,他带着摄影设备,每天都去拍这几只天鹅。“长江环境在变化,水质越来越好,草木丰盛,浮游生物增多,鸟类就喜欢到这里越冬。”近年来,荣忠远的镜头里出现的鸟类越来越多,野生鸳鸯、马尾鹭、苍鹭、鸬鹚、赤麻鸭……
20多个品种、上万只,这仅仅是荣忠远在泸州长江边见到的鸟的品种和数量。据他观察,近年来,来泸州越冬的鸟儿从单一品种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从小群到大量,多的时候能见到上千只一起出现。
长江处处是美景
在长江边,荣忠远不光是拍鸟。从宽阔的江面到江边的小花,都会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长江一景
荣忠远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他拍摄的照片。照片中,近处是正在江边喝水的耕牛;不远处就是露出江面的滩涂,那上面除了各式的鹅卵石,还有一片片青苔;再看过去就是清澈的长江水,以及隐隐可见的方山。“江水、地貌、生物,这一系列元素组合起来,就是长江生态的美好画卷。”荣忠远说。
记者和荣忠远在江边拍摄时,偶尔还能见到江里有鱼“板籽”。他说,想要拍到鱼“板籽”的场景需要长时间守候,他也希望能拍到鱼跃鸢飞的场景。
近段时间,荣忠远正在整理这些年拍到的泸州长江照片,准备参加第3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通过照片展示美好的泸州长江生态。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