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薪火”如何越烧越旺?关键在“育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3 12:26 2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与老龄化挑战交织的乡村大地上,培育村级后备力量正成为决定乡村振兴成色的关键变量。当“空心村”遭遇“银发治理”,当新技术碰撞老经验,如何为广袤田野注入“青春动能”,既是时代命题,更是发展必需。

在数字化浪潮与老龄化挑战交织的乡村大地上,培育村级后备力量正成为决定乡村振兴成色的关键变量。当“空心村”遭遇“银发治理”,当新技术碰撞老经验,如何为广袤田野注入“青春动能”,既是时代命题,更是发展必需。

农村干部“青黄不接”现象值得警惕。某省调研数据显示,超过35%的村支书年龄在55岁以上,部分村庄甚至出现“干部退休即断档”的困境。但危机中孕育着转机:浙江“乡村CEO”培育计划吸引2000余名青年返乡,山东“雁归工程”带动返乡创业项目1.3万个,这些实践表明,新生代乡土人才正在破土而出。他们带着新视野、新技术、新资源回归乡土,恰似星星之火,亟待形成燎原之势。

培育村级后备力量要构建“全链条”培养体系。在选拔环节,既要“本土挖潜”也要“外部引才”,如贵州设置“乡村人才驿站”吸引能人回乡;在培养环节,需打造“理论+实践”双课堂,江西某县将后备干部派往农业龙头企业跟岗锻炼的做法颇具启示;在使用环节,应建立“小步快跑”的晋升机制,让年轻干部在集体经济发展、矛盾纠纷调解等硬骨头中淬炼成长。

激发“乡土动能”还需制度护航。某地创新实施的“乡村振兴师”制度颇具借鉴意义:纳入人才库的返乡青年可享受创业补贴、金融扶持等政策,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可获积分奖励,累计积分与村“两委”选拔挂钩。这种“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的机制,有效破解了“引得来却留不住”的难题。当90后村干部通过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当女大学生村医用“智慧医疗”守护乡亲,这些鲜活案例证明,好苗子需要好土壤。

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需要构建“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干部队伍。老同志的乡土智慧、中年骨干的实践经验、青年人的创新锐气,三者有机融合方能释放最大效能。江苏某村“老支书带新干部”的“青蓝工程”,让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管理方法碰撞出新的火花;河北“乡村振兴导师团”让农技专家、致富能手与后备干部结对,这种传帮带机制正在广袤乡村开花结果。

站在乡村振兴的潮头回望,那些曾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田秀才”“土专家”,那些用短视频推介乡愁的“乡村网红”,那些用区块链技术赋能产业链的“农创客”,都在书写着新时代的“乡土答卷”。培育村级后备力量,既要做好“育苗人”,更要当好“搭台者”,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让乡村振兴后继有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使命。(宣汉县委组织部 胡鹏钦)

来源:四川民生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