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年前,湖北恩施的小陈和覃某某通过网络相识并确定恋爱关系。恋爱3年里,两人分分合合。之后覃某某无故提分手,之后又反悔求复合,遭小陈拒绝后,开始长达近4个月的骚扰纠缠。他不仅以自杀、死亡威胁小陈,还四处散播谣言和涉黄信息,频繁拨打骚扰电话。
五年前,湖北恩施的小陈和覃某某通过网络相识并确定恋爱关系。恋爱3年里,两人分分合合。之后覃某某无故提分手,之后又反悔求复合,遭小陈拒绝后,开始长达近4个月的骚扰纠缠。他不仅以自杀、死亡威胁小陈,还四处散播谣言和涉黄信息,频繁拨打骚扰电话。
前年10月小陈报警,覃某某写下保证书。然而第二天上午9点左右,覃某某翻墙进入小陈公司厂区办公室,向她身上泼汽油并点燃,导致小陈全身烧伤面积超60%,重伤一级,手功能丧失伤残程度为五级、全身体表多处疤痕伤残程度为六级。
去年六月,覃某某被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同年12月,一审法院判处覃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小陈对判决结果不满,申请抗诉并获检察院支持。近日,该案在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庭审围绕行为定性、是否自首、量刑是否得当展开,庭审一个多小时后休庭,择期宣判。那么这种事件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在2015年的四川,李某和前女友张某分手后,因张某拒绝复合,李某心生怨恨。一天,李某在张某下班途中,持水果刀对其连捅数刀,导致张某重伤。张某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过多次手术才脱离生命危险,但落下了终身残疾。
法院经审理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依据《刑法》相关规定,考虑到李某犯罪手段恶劣,对张某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但由于犯罪未遂,最终判处李某有期徒刑十年。
当年这起案件的报道,把李某的作案过程描述得“细致入微”,从他购买刀具的地点,到作案时的每一个动作,都一一呈现。这样的“真实报道”,虽然让公众直观地感受到犯罪的恶劣,但也引发了思考:在报道此类案件时,是否应该更注重对受害者的保护,避免过度曝光细节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这也警示大家,感情纠纷应理性处理,任何暴力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2018年的广东,王某和女友分手后,不满女友迅速有了新恋情。一天,王某开车在女友下班路上等候,看到女友和新男友在一起后,驾车直接撞向他们,女友当场死亡,其新男友受伤。王某随后被警方抓获。法院审理后,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无期徒刑。当时社会舆论对王某的行为一片谴责,但也有人认为,是感情上的巨大落差让他一时冲动犯罪。
还有在2023年的浙江,赵某和女友分手后,多次对女友进行死亡威胁,还在女友家门口蹲守、跟踪。女友不堪其扰,报警处理。赵某被警方抓获后,法院认为赵某虽有威胁行为,但未实际实施暴力,根据《刑法》中关于寻衅滋事罪的相关规定,判处赵某有期徒刑两年。这一案例中,法院更注重对潜在危险行为的提前制止和惩处。
早期广东的案例,公众更关注犯罪结果的严重性,对犯罪者的惩处期望较高;而后期浙江的案例,体现了法律对潜在暴力威胁行为的重视,哪怕没有造成实际的严重后果,也绝不姑息。这反映出社会观念和法律制度的进步,从单纯重视事后惩处,到更注重事前预防,尽可能避免悲剧发生。法律在不断完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1. 近年来,因婚恋纠纷引发的暴力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近五年增长率达到15%。其中,因分手、离婚等原因导致的犯罪占比高达70%。
2. 在这些案件中,女性受害者占比达到80%。而且,此类犯罪造成重伤、死亡后果的比例较高,重伤率达到30%,死亡率为10%。
3. 从判决结果来看,因婚恋纠纷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案件,仅占总案件数的35%,大部分案件量刑在十年以下。这意味着部分案件的量刑可能没有达到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期望,也反映出量刑标准在具体案件中的复杂性。
这些数据“触目惊心”,婚恋纠纷引发的暴力犯罪增长,说明感情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引发严重后果。女性作为主要受害者,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保护。而量刑结果的分布,则引发了思考:在量刑时,如何更好地平衡犯罪情节、犯罪者的悔罪态度、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等多方面因素?是单纯依据法律条文,还是要更多地考虑社会影响和受害者的感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咱们一起探讨如何避免这类悲剧发生。如果您觉得今天的内容有价值,别忘了点赞、关注,咱们下期接着聊法律那些事儿!
#我的宝藏兴趣#
来源:史海拾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