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东湖公园的长凳上,一位老人捧着《梁启超家书》读得入神,晨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向书页;午后,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无负今日”书房里,茶香与书香交织;傍晚的社区漂流书架前,孩子们踮起脚尖交换绘本……
清晨,东湖公园的长凳上,一位老人捧着《梁启超家书》读得入神,晨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向书页;午后,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无负今日”书房里,茶香与书香交织;傍晚的社区漂流书架前,孩子们踮起脚尖交换绘本……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国著名侨都和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可谓名副其实的爱“阅”之城。在这里,每月举行“读书日”主题活动,“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遍布城乡,市民年均阅读6.7本书,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和农家书屋遍布城乡,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全民爱“阅”离不开城市引领。江门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大力建设书香城市,创新开设“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文化节律,常态化每月开展主题活动、精准化设计内容、时尚化拓展阅读空间,均衡化配置全民阅读资源,破解全民阅读活动“仪式感”较足、实效不理想的问题,构建起长效文化生态,让阅读真正融入日常生活,让城市氤氲浓浓书香。
△江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爱“阅”之城。
探索创新
每月举办“读书日” 侨乡处处有书香
1月,“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书香家庭亲子阅读分享会暨好人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活动走进蓬江区,通过阅读心得分享和先进事迹宣讲,培养阅读习惯,传承书香家风,弘扬好人精神;
2月,“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名家创作分享交流活动在台山举办,著名散文家梁衡以《文章五诀》为题开讲,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写作分享课;
3月,“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江门岭南书院“无负今日”大讲堂揭幕仪式暨科普宣讲活动在新会举行,以科普讲演在侨乡学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每月固定时间举办“读书日”活动,是江门构建全年阅读生态的创新探索,也是破解全民阅读“四月来五月走”问题的新实践。
△著名散文家梁衡为广大文学爱好者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写作分享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一到4月,各类阅读活动集中举行,全民阅读迅速升温,掀起一阵阅读热潮。然而,世界读书日一过,阅读氛围又会迅速降温,如何保持阅读“热度”成了摆在城市面前的难题。
“读书日既然可以激发市民的阅读兴趣,何不多一些读书日?”江门说干就干。
2021年,江门创新推出月度读书日,以孔子诞辰纪念日(9月28日)为起点,将每月28日定为“江门读书日”,形成贯穿全年的阅读文化节律。
同时,江门探索“主会场+分会场”模式,每月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举办“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主题集中活动,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特色开展延伸活动,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覆盖全市73个镇(街)、1326个村(社区),实现“月月有主题、处处有书香”。
值得一提的是,江门还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形成“阅读有声、书香无形”的传播效应。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江门市民年均阅读量从3.2本提升至6.7本,阅读活动参与人次增长超200%,阅读真正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之一。
△江门全民阅读氛围浓厚,市民年均阅读6.7本书。
互动共享
选书权交给市民,供需匹配更精准
推广全民阅读,不少地方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些书店书目不少却鲜有人问津。造成这种局面,供需匹配错位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江门,这一困局正被有效破解,通过互动化开展读书活动,推动图书资源流动共享,全民阅读供需匹配实现精准对接。
把选书权交给市民。江门推出“您选书,我买单”惠民项目,组织专家、市民群众读者代表共同遴选,每月发布推荐书单。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市民可通过“全民阅读数字平台”线上选书,线下到图书馆或书房领取,实现“指尖点单、政府配送”。
△江门推出“您选书,我买单”惠民项目。
截至目前,江门累计投入108万元,为群众“买单”图书2.5万册,惠及超5万人次。
激活社会阅读资源。江门整合全市图书资源,大力开展图书漂流工程,鼓励市民结对共读,每年评选优秀读者,给予荣誉激励;在村(社区)设置漂流书架,让图书“走”进社区和田间地头,实现图书循环利用;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热心市民等捐赠书籍,累计接收捐赠图书超10万册。
打造“云阅读”生态。江门借力数字技术,上线“全民阅读数字平台”,汇集136.9万册电子书及各类优质期刊、经典视频、少儿绘本及听书资源等,免费提供多种国内主流网络图书资源,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平台通过与实体书店联动合作,实现“线上选书、到店自提”。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超50万,日均访问量达1.2万人次。
当政府“配餐”转变为百姓“点单”,静态藏书开启动态漂流,实体书店搭上“云端快车”,市民群众的阅读选择更多元,公共文化服务更具侨乡温度。
时尚引领
重塑阅读新场景,彰显爱阅侨都范
周六上午,走进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无负今日”书房,这里已被各地而来的游客“占据”,他们手捧茶饮,选购心仪的书籍和文创产品,拍照打卡,享受爱“阅”之城的浪漫周末。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景区供图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无负今日”书房,以粮仓为主题设计书店主体,引入文创、茶饮等业态,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被评为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每年吸引旅客超150万人次。这里也是江门时尚化打造新型阅读空间的缩影。
为破解大众阅读场所不便与无流量问题,江门结合梁启超文化IP,精心打造115个“无负今日”城市书房,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改造73个农家书屋,企业捐建42座“悦读馆”,同时大力推进新型阅读空间进景区、进学校、进机关、进民宿、进小区,城乡阅读场景焕然一新。
△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无负今日”书房。吴大维 摄
“无负今日”书房最大的特色是年轻化设计。书房全部采用开放式布局、智能借阅系统,通过空间设计打造主题化场景,把阅读文化活动与空间特色的新内容新场景相融合,提升书房吸引力。书房开放时间至晚上10点,更加契合年轻人需求。
打卡式营销是“无负今日”书房的另一个亮点。江门通过联系网络社交平台开展推广活动,每月的读书日活动都设计相关话题,相关图文、视频的点击量超500万次。
阅读空间被重塑,阅读模式也在革新。江门广泛推行“阅读+”模式,如“阅读+音乐”“阅读+非遗”“阅读+咖啡”,推动阅读与多元文化融合,近三年共举办“阅读+”活动1200余场,参与人次超30万。
一座座“无负今日”书房,一场场特色阅读活动,独具侨都文化魅力,彰显爱“阅”侨都范,为推进全民阅读写下生动注脚。
以城带村
阅读资源进乡村,文化赋能促振兴
当全民阅读的春风吹遍侨乡,城市书房里书香浓郁,乡村大地上的开卷之音更加响亮。
近年来,江门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聚力破解资源分配难题,打造覆盖乡村全域、普惠共享的阅读服务体系,让书香浸润田间地头,以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织密城乡阅读服务网络。精选100个村(社区)打造文化示范点,升级基层文化站硬件设施,配备数字阅读设备,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现代化阅读服务。年均开展千场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流动书香车”送书进村,培育乡村阅读推广人才,激活基层文化服务内生动力。
△正在阅读的小朋友。
推动资金资源流向镇村。探索建立“城区带镇村”机制,打造图书配送专线,市图书馆与村级书屋联网,实现通借通还。推动品牌活动、资源资金下沉乡镇农村,每年安排市、县专项资金支持农村阅读设施建设、更新农家书屋书目,为基层农家书屋运转提供财力支撑。
以数字技术弥合城乡鸿沟。农村阅读资源、数字资源都相对匮乏,群众的文化程度不高,兴趣爱好较难得到外部支持和满足。为此,江门通过数字技术链接文艺名家、书籍等资源,帮助农村地区群众跨越“数字鸿沟”。
如今,走进江门乡村,村民不仅可以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收听收看名家讲座,还能在自助借阅柜扫码借书,更能在线听粤语、客家话版方言有声读物……数字化、智能化阅读成为乡村新风尚。
最是书香能致远。从每月举行“读书日”,到“无负今日”书房,再到乡村自助借阅柜,江门用一抹书香打开市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让更多人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更让阅读成效可感知、可分享、可持续,一个全民阅读的书香社会正渐行渐近。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