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4月16日新疆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一个两岁的幼童不小心掉入了枯井里,大概有40米深。但是井口非常地窄,也特别地深,这让救援的难度提高了不少。
“作为一名警察,穿上这身警服,救人是我的责任。”这是新疆下井救人的00后女辅警讲的话,深深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在4月16日新疆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一个两岁的幼童不小心掉入了枯井里,大概有40米深。但是井口非常地窄,也特别地深,这让救援的难度提高了不少。
正当大家也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这位新疆的00后女辅警站了出来。她想着自己的身材瘦小,刚好能够进入井口里,便果断地做出决定——自己要挺身而出去井里营救小孩。
她的勇气让孩子成功地脱离了危险。她回到地面的时候,已经累的筋疲力尽了,身上也沾满了泥土,但她仍然坚定的说出:“作为一名警察,穿上这身警服,救人是我的责任。”
她的这一举动在媒体上广泛的传播,公安部也对的英勇表现进行了嘉奖,荣获了“见义勇为”的荣誉称号,再加上一万元的奖励。
不过,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却转向了她的转正问题——虽然成功救了人,但这位女辅警却没有顺利转正,这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其实,绝大多数网友都支持他,希望能够转正。
强烈建议:必须转正!
公安部门虽然肯定了他的英勇行为,但是在现实中,这位基层警员却因为一些程序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业保障,难道说真正的英雄就非得依靠一纸“转正”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吗?
无论是女辅警的英勇行为,还是社会对她的转正的期望,都揭露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为什么英雄的行为总是无法与制度同步?我们是否应该在赞赏英雄的时候思考并改进我们的制度呢?
我们到底应该坚持程序优先,还是在制度上做出调整,用更加公平的和人性化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来源:墨笔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