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凯音的播放器,我最早接触的是N5ii,那大概是2017年吧,也是我痴迷于播放器的一个萌芽阶段,当时并没有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播放器世界观”,没法用大量的听感经验去阐述当时N5ii的声音。后来...回过头来想想,它的听感好像很紧致、线性、丝滑,声音的能量特别集
关于凯音的播放器,我最早接触的是N5ii,那大概是2017年吧,也是我痴迷于播放器的一个萌芽阶段,当时并没有形成专属于自己的“播放器世界观”,没法用大量的听感经验去阐述当时N5ii的声音。后来...回过头来想想,它的听感好像很紧致、线性、丝滑,声音的能量特别集中有力,再加上扎实的机身,独特的外观布局,给我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打那开始,我就知道凯音做播放器,是很懂得如何去给产品“深度刻画”的,这也让它的每台产品都可以堪称独到的经典。
我手里的这部N6iii大家肯定不陌生,最近它在我这儿的出镜频率有些高,主要是这个听感实在太好做搭配了,再加上C201和E203两种不同声音风格、性能和架构的音频主板,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全能的主力退烧机来用。我觉得入手N6iii的用户,大概率不会因为“选哪张卡”而纠结,即使你最开始入了单卡套装,后续过不了多久也会剁手第二张卡...第N张卡...
折腾的乐趣,或许并不是为了最终固定结果,而是享受折腾的过程,关于“过程”,凯音同样很注重这部分体验。首先N6iii这种捏住两边按钮,一抽一咔的“换弹夹”操作,简直不要太爽,对于懒人来说也会蠢蠢欲动,这种革新化的操作乐趣在播放器身上绝对前所未有。另外它的理念是把整条音频路线(DAC、模拟电路、耳放模块)给集成在音频卡上,相当于机器本体是框架,音频卡是内在灵魂,换卡当然就是换机啦。并且软件交互这块也顾及到了(毕竟海贝加持),当你在开机状态下直接抽出耳放卡,再更换新耳放卡的时候会自动识别并弹出该耳放卡的信息界面,主界面菜单栏也会切换此卡的音频模式。
聊下设计吧,首先N6iii肯定算是好握持的那种,机身体积不臃肿,重量适中,当你戴上这个精致的官方皮套以后,整部机器拿起来就很有把握、很舒适。这次的音量旋钮小小一颗,金色很正(黄铜基材+真金PVD工艺),拨动手感非常精密,内嵌一圈氛围灯,用来显示当前音频格式。其余按键布局清晰合理,右侧切歌暂停,电源键单独设置在左侧,按键反馈干脆,半夜钻被窝操作不会误触。顶部USB-C口是双向的,支持同轴输出,卡槽设计在顶侧,换卡的时候无需摘皮套。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用起来足够舒心的播放器。
一部高端安卓播放器的“基础配置”,N6iii是到位的。高通骁龙665+海贝OS定制系统+128\6GB内存,使用流畅度没什么问题,属于目前市面上高端播放器的主流水准(大家都差不多)。屏幕色彩看起来饱和度适中,用的是5英寸的夏普TFT屏,没有浓墨重彩或发素的观感。触控还算跟手,其实这也和系统反应速度有关,目前使用Apple Music、网易云等流媒体软件,没有出现视觉卡顿感。关于续航,N6iii塞了个9000mAh的大电池,但其实它的实际续航时长是分“两种情况”的,一种是搭配C201卡,此搭配下的续航大概可以达到14小时左右,而且发热控制的很不错,但切换到E203卡的时候,如果你开启A类耳放模式或者Hyper模式,那此时的续航和发热可真就成为一大槽点了,但换来的是更强的音频输出能力,增益和甲类的静态电流直接满血工作,这样一来,听听大耳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疲软、动态丢失的情况。
接下来,从最初的C201开始好好讲讲声音。首先N6iii在刚发售的阶段,多半会将第一套卡的声音做的“稳定”些,这种“稳定”是指它应当尽量的去抓住大多数人的胃口,特色不能太有偏颇,大多数人听了以后要觉得它够正、也不缺乏抓耳感,毕竟N6iii这种可便携换卡的卖点也是会吸引很大一批新用户的。于是,C201下的声音,是比较坦率本真的,它的染色比我想象中的要淡许多,且结像的位置都比较常规,甚至相比一些万元竞品,中高频会偏近一些,从这来看,C201下的N6iii并没有刻意营造那种恢弘大气的听感,如果讨论暖色增益、泛音感,那么它的渲染是比较轻的。好不好听?我认为听流行人声、钢琴乐、小编制、电子乐是好听的,它的瞬态反应速度让我回到了N5ii那种感觉,声音刚性蛮足的,线条和框架这些也非常的正,在这之余,还要比N5ii更加从容安定。C201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能够带来极好的声音质感,这种质感虽然是偏中性的,但你在女声、器乐这两大方面仍能听到一些不错的润泽秀丽,密度扎实的同时,厚度也格外的正常,这个时候的N6iii可以称之为杂食标杆。
当时有人问我C201下的N6iii和DX340比,有什么不同?恰好这两台设备我都有,直接说结论。DX340的声场更大,它的“整体结像”都会后移一些,同时两端能量会打的更开,且能量感更加凸显,音色上也更加晶莹剔透些,从华丽角度来说相当权威。而C201下的N6iii,它的三频过渡更加平实顺滑,声场范围小一圈,简朴但有些抓耳的音色似乎听起来更加踏实,再就是接一些难控制的多单元静电、动铁耳塞,就很自然,对各种耳塞的匹配度极高,更适合日常用。
关于三频,C201的高频形体绝对算是轻盈的,也非常灵敏,但是它的高频形体竟然不“窄”?就好像是纯音频硬件的优势,听不到过度“人为”的调音痕迹,总之这种高频够硬朗、明确,自身的框架也很标准。而它的中频虽然中性明朗,但也是相对顺滑的,并且有一定的润泽度加持,我认为它的中频听感处在妖媚和淡薄之间,既有适中的厚度,也能保持不错的色泽,就是中频确实呈现不出来太明显的纵深感。关于低频,我认为它的低频是那种给的比较“直接大方”的,打击氛围可能没特别的柔缓,但基音厚度较高,并不薄,只是为了整体框架,它没有去添加很多泛音、加深处理等,这是一个质感和规整度为前提的低频。
聊聊E203,这是属于N6iii的第二张卡,也是非常有“性能”和“韵味”的一张卡。首先它的音色相比C201,就要暖柔许多了,高频的刚性有轻微压制,也包括锐度,它整个速度感,其实是比C201要缓一些的,但如果不仔细对比的话,并不会察觉到这种微差异。这都不重要,我认为最反转的是,它的整体素质和声场,竟然比C201做的还要优秀?这就很不讲道理了,因为普遍带有韵味染色的调音,在素质凸显和声场范围上,都会有相对应的下降,E203却反其道而行之,也是活久见。关于为啥素质听起来比C201还要优秀?我认为是E203的音频信号均采用全平衡传输和放大方式,这就让他的分离度听起来更好,且对于全盘的微弱细节能够获得更好的捕捉。再者,如果你开启Hyper模式,它的综合素质呈现能力还要更强悍,我一般在听OST、舞台剧的时候喜欢开启此模式,因为它真的既细节又顺滑好听,和C201的“直爽”完全不同。
在搭配上,我很推荐用E203这张卡去推米迦勒、钛阳花、CP622B这种极高频信息量大且有锐度的塞子,它能够以一种极其自然柔畅的方式把极高频完整的重现出来,不管是信息量还是该有的音色质感,一个也不落下,仍能听得过瘾,只是它的高频棱角会圆润许多,这是凯音一直以来就擅长的“高精度韵味调音”。对比C201的高频,E203就是把高频揉开了一些,泛音更绵长,但动态不削,甚至比C201更气派,对于古典大编制的情绪渲染非常到位。到了一些民谣、电子乐这里,反而是C201的律动性更强,二者各有千秋吧。对于喜欢暖点润点的烧友来说,当然是E203下的人声更加好听,而且凯音的很大一部分用户是特别喜欢听自己珍藏的老歌,E203在应对这些人声曲目时的暖型水润音色,我目前在同级别甚至更高阶价位也没找到太多的竞品。最后说下它的低频,低频形态上,它相比C201算是“弱化”了打击力度,换来的是更舒服的低频质感以及落地感,同时低频形体更加丰厚,我觉得这对于整个氛围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说C201的低频是鲜活偏激情的,那么E203的低频就是沉淀且婉转的。
对于N6iii,我是很难去做一个结论定义的,毕竟它可换卡的设计可以激发很多“未知的潜力”,我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凯音能不能多出点卡,玩不够啊。从主力播放器的角度来说,它当然也是能够挑起杂食、耐听、乐感素养高、可控性高的担子,我觉得不讨论变态指数、极限素质这些,那么在乐感层面它是足矣越级很多设备的,另外别忘了它的体型可真的称不上“砖头”哦...
来源:进击的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