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之前,项羽在垓下被围时,写下了这首《垓下歌》,这是项羽为数不多的文艺作品,楚霸王项羽在极度沉重的必死决战前夜,没有谈及死亡和理想,而是谈宝马和美人。
在多年以前的某一天,项羽抱着虞姬——乌江自刎。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在这之前,项羽在垓下被围时,写下了这首《垓下歌》,这是项羽为数不多的文艺作品,楚霸王项羽在极度沉重的必死决战前夜,没有谈及死亡和理想,而是谈宝马和美人。
想要了解在“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之前,秦末的农民武装起义的背景下,项氏集团是如何崛起的,还是要先回到秦朝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种种谶言。
秦朝时期最出名的谶言就是:亡秦者胡。这是当年秦始皇派方士卢生寻访仙人,仙人没能带回来,却带回来一份谶图——“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哪能接受这种宿命论,于是派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伐胡人匈奴。驱逐匈奴人,而且把秦国、赵国、燕国这三个北方和匈奴势力接触的旧长城连接起来,长久抵御匈奴人南下。
这是秦朝主动挑起的和匈奴的战争,当然有秦始皇自身迷信仙人谶言的部分,也有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另外也很有可能是秦朝军队里面放出来的消息,希望秦朝能主动去跟匈奴去作战,能让秦朝军队的军人继续通过累积军功的方式去获得爵位,获得金钱财宝。
多方推动下,“亡秦者胡”谶言并没有随着蒙恬北伐匈奴的胜利而被人遗忘,民间旧国遗民老百姓还在寻找下一个“胡”。尤其是那些被迫要搬迁到北方长城附近的屯戍农民,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亡秦的力量。
除了“亡秦者胡”,还有一个谶言叫“亡秦必楚”,总之秦是一定要亡的。
楚国当时是战国时期最大的国家了,那楚国疆域也大,人口也多。如果谈论反秦、亡秦,那旧楚国人战胜秦国,推翻秦朝的概率更大。这是一个纯数学概率问题了。
“亡秦必楚”那个楚,随着陈县回归秦朝统治,和陈胜身死,那肯定不是张楚了,那么在楚地还崛起了另一支,替代张楚政权领导全国的项氏集团。那这一支反秦力量是如何崛起的呢?
楚国还在的时候,项家的项燕是大将军,他是非常有能力的将军,非常受人爱戴。楚国被秦国打败,楚国灭亡,但是项家的影响还在。项燕的儿子项梁逃到了江东。后来秦朝在江东设立会稽郡,当地的楚国遗民认可项燕的后人,那就让项梁非常受人爱戴,受人尊敬,很多人都投入他的门下,做他的门客、门生之类的。项梁就在江东拥有了一支这样的私人武装,其实就是所谓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江东那边一直都有这么一个对秦朝统治有威胁的楚势力。
到了公元前209年,就是秦二世胡亥继位那年,七月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交通中断,地处东南的会稽郡守就失去了和中央的联系。
郡守也听说了各地农民武装起义的力量纷纷涌起,他怎么办呢?他是意志不坚定的,他就说那我也反秦得了。
江东这个地方和别的地方还不一样,秦朝的官自己也要主动反秦,吃两家。他就找当地最有名望的项梁商量,说反秦这事儿我研究了好多年了,一起干吧,两人一拍即合。
但是和郡守想象的不一样的是,项梁直接把郡守杀了,就以郡守的名义起兵反秦。因为是以郡守的名义,所以郡下面的县守也跟着一起。项梁就整合了自己家的门客私人武装,再加上一些投身过来愿意效忠的武装力量,凑了8000个人,在江东形成了一支非常强大的而且忠心的反秦武装力量。
在这个部队里面,有一个人是项梁的侄子,他叫项羽。这个人从小就跟着项梁学习项家的一些用兵的策略,所谓兵法和军事理念。项羽就跟着叔叔领导反秦的部队。
项梁这支队伍和陈胜他们不一样,陈胜很急于向西攻打咸阳,项梁这边是先整合了整个东南地区各个郡的军事力量,包括九江郡、庐江郡,然后再加上东阳郡和会稽郡,四个郡的兵力,大概六七万人都是心甘情愿接受项梁的指挥。
项梁就是属于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核心领袖,这几万人就驻扎在东海郡伺机而动。也包括沛县的一个小亭长也在内,大家就抽了个时间坐在一起,开了个反秦联盟动员大会,类似这样的东西。
这个时候远处陈县传来一个消息,陈胜没了。
以前大家都是打着陈胜的旗号反秦,现在陈胜死了,需要一个新的领袖,于是就推选了楚王的孙子熊心,作为新的楚王,楚怀王。确定了首都,确定了人事安排,项梁做类似大将军、大元帅那样的一个最高军事统帅,新的楚国政权就替代张楚成立了。
到这个时候,项梁就师出有名了,开始向西行军,和刚打完陈县的章邯大军硬碰硬。项梁的楚兵战斗力非常强,打的秦军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一直赢,一直赢,让项梁有一点膨胀。李斯的儿子李由,也被项梁所斩杀,一时间风头无两。
其实秦朝军队不是完全没人,只是咸阳没有军队,秦朝军队的战争狂分散在西北部和匈奴对峙着呢,有多少人呢?有30万。
经过了这么大半年的折腾,这30万人已经陆陆续续的就汇到了章邯手下。所以章邯得到了非常大的兵力补充,而且都是在边塞想要谋得军功的那些爱打仗的战争疯子,抢着杀人的那种。
因为他们要通过这种累积军功的方式去获得爵位。他们都去边疆攒军功了,他们都默契的编瞎话疯狂传播“亡秦者胡”了,他们渴望打仗,在边疆已经杀够98%的进度条,让他回来镇压起义,那可不是快马加鞭吗。这些秦军有军事经验,有杀敌欲望,战斗力又强,兵器又好。项梁就在这个地方吃了亏,项梁楚军一直都在赢,突然就被秦军直接击垮,项梁死了。
项梁死掉之后,一直作为他身边的副手,项羽就慢慢的就到了聚光灯下。聚光灯下就是说史书开始着重写这个人了,他就成主角了。
因为章邯成功杀掉了项梁,他就觉得楚国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他就不继续打楚国了。但这个时候其实楚怀王已经召集了兵力,大家都准备好应对章邯的反击了,结果章邯这个时候率领大军去攻打赵国了,其实也是错过了能把楚军全军覆没,包括项羽和刘邦在内全部打败的机会,他扭头打赵国去了。
这个时候楚国其实已经把部队都集结好准备拼命,结果章邯不打了,去打赵国去了。那赵国也算是反秦联盟成员国,就跟楚王求救,楚怀王合计手上正好有兵,决定要去救。宋义做大元帅,项羽做副元帅,出发救赵国。
大军过去,宋义就下令全军原地扎营,坐山观虎,收渔翁之利。等秦赵打得差不多,再去把他们一举歼灭。这时候的项羽,他从小就学习项家的军事思想和理念,他觉得这样是不对的,这是一个明显贻误战机的机会。现在加入战局才是能获得最大好处的。如果所谓坐等渔翁之利,可能会贻误战机,打仗瞬息万变。
项羽就公开反对宋义的决定,宋义当然不理会,项羽的出身并不高,只是后来在江东建立起来的以项梁为核心的号召力,项羽只是个亲戚,虽然号称力能扛鼎,但他也没把这个年轻人当回事儿,项羽一怒之下就把宋义杀了。
还是和田臧同样的剧情,项羽就跟楚怀王说,你看事情已经发生了,你说怎么着,你说怎么着都行。
楚怀王一看,那能怎么办?杀都杀了,就把项羽提拔成军事统帅,全权负责整个伐秦事宜。
赵国军队被围困在哪里呢?被围困在巨鹿。项羽将要打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仗,巨鹿之战。他就带领勇猛的士兵渡河,渡河之后把船砸了,“破釜沉舟”就是把锅也砸了,把船也砸了。
咱们今天要么赢,要么死,那这个时候的楚军战斗意志就要高于那些求战功的秦军了。秦军只是想加官进爵,通过杀人来获得军功。楚军是要么死要么打赢,楚军现在反而更猛了。一下就把秦军打败了,打了九场,秦军输了九场,这个时候的楚军已经非常的疯狂了。
假如打败了要逃,船都没了,没地方逃,想吃饭只能靠抢对面的,因为锅都砸了。巨鹿之战就奠定了项羽的这个威望。
这个人太厉害了,太猛了,他以所有人想象不到的方式打败拥有30万补给大军的秦军,项羽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项梁的侄子变成了精神领袖。项羽这个人本身高大威猛,而且又仗义豪迈,靠热血集结起来的楚军更愿意听项羽的话,项羽成了真正的反秦联盟的核心。
在巨鹿之战之后,项羽又乘胜追击,把章邯打到投降,一路向西,直逼咸阳。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章邯并不是无能之辈,他和项羽交战一直输就申请和解,项羽这边把锅砸了也有点饿,最后双方达成一致,项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还允诺事成之后给章邯个诸侯王。
咸阳越来越危急,赵高指鹿为马,乱杀朝臣,又杀了秦二世胡亥,项羽任命投降的秦军将领和士兵作为先锋,继续西进。
初冬,刘邦已经率人摸进了函谷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秦朝灭亡。刘邦约法三章,并严格约束手下。实际上进了函谷关就到了“关内”,刘邦是先进了咸阳的,只不过他又退出来了。
那这个时候,项羽才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来到函谷关,发现是刘邦的人驻守,刘邦之前他见过,是沛县的一个小亭长,他居然已经进去了,他不把我放在眼里,项羽非常的生气。
刘邦当时也是做了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他退出来了,他没有动咸阳,里面所有东西他都没有动,偷了点地图,他就退出来了。
项羽见刘邦主动退出关中,也没有再追责,反正迟早都要收拾刘邦,项羽带人杀进了咸阳。
其实还有一个规定,就是当时楚怀王就约定好说谁先入关中,谁为秦王,其实刘邦是先去的。但是他项羽已经跟章邯他们陕西本地人答应好了,让章邯几个做关中诸侯,这下搞得楚霸王有点难堪。
项羽进入秦咸阳之后,烧毁宫殿,疯抢财宝,和这个手下召开分赃大会和分封大会。他给大家把天下匀了,分了18个诸侯。项羽其实对刘邦不满意,你小子就为了抢关中这块宝地,先偷偷摸摸溜过来了。大军是我项羽打的,你刘邦反而成了最占便宜的了。
他不想让刘邦做这个秦王,他违背了楚怀王定下的规矩,把刘邦分到了四川蜀中做汉王,埋下了一个让刘邦默默发展的契机,因为蜀中特别适合苟。关中秦地则是分成三个诸侯国交给了三个本地人降将,把汉王刘邦堵在蜀地。
至于项羽自己,项羽分给自己家乡楚国的那一大片封地。本来楚怀王就是项梁随手找了个有血统的扶持起来,为了师出有名,项羽后来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把这个楚怀王就杀掉了,项羽就成为了真正的、名副其实的西楚霸王,完成了楚汉相争的一半,楚的这部分就完成了。
来源:赵小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