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启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不仅展示了智能驾驶、高压快充、AI座舱等前沿技术,更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揭示了汽车后市场未来图景。
今日启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不仅展示了智能驾驶、高压快充、AI座舱等前沿技术,更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揭示了汽车后市场未来图景。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规模比往届更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及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积极响应,在2025上海车展之前,已有超过20家车企陆续推出智能化相关技术、超过30款智能化的汽车新产品涌入市场。纵观本届车展各家车企提前释放的信息,预计全球首发车型超过100台,小米汽车、鸿蒙智行、ONVO乐道、firefly萤火虫等品牌将首次亮相,一场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的激战拉开序幕。
在此背景下,从零部件供应链的重塑到维修保养模式的智能化转型,这场技术革命将重新定义汽车后市场的未来图景。
01
零部件供应链:从机械主导到“软硬一体”的生态重构
本届车展上,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精度摄像头等传感器成为标配,例如问界M8搭载的华为ADS 3.0系统整合了1个前置激光雷达和5个4D毫米波雷达,而极氪9X则采用5激光雷达方案。这些高精度感知硬件的普及,将推动后市场对传感器校准、清洁、更换服务的需求激增。同时,大算力芯片(如极氪的Thor芯片域控制器)的规模化应用,也将催生芯片维修、OTA升级支持等新业务,智能化零部件将出现爆发式需求。
由于智能汽车的迅速发展,高压平台与电池技术的迭代也将加速。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理想i8的5C超倍率快充等高压平台技术,使得电池健康检测成为后市场刚需。中国汽研展出的“便携式动力电池充电检测设备”可通过充电过程评估电池容量衰减,直接服务于4S店和二手车商。此外,华为数字能源推出的兆瓦超充桩,意味着充电桩运维技术人员的需求将进一步专业化。
模块化设计与供应链协同创新趋势也逐步加快。宝马的“驾控超级大脑”和马瑞利的像素尾灯等创新技术,展示了零部件从单一功能向集成化、可编程化发展的趋势。这种模块化设计将降低维修复杂度,但需要后市场企业加强与原厂的技术合作,例如通过云端数据共享实现故障预诊断。
02
维修保养模式: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
智能汽车势必推动智能诊断工具的普及。车展上,中国汽研推出的“车辆异响源识别检测设备”通过传感器快速定位底盘异响,解决了传统依赖技师经验的痛点。类似工具的应用将推动维修流程标准化,同时要求技师掌握数据分析能力。例如,小鹏图灵智驾系统依赖的72B参数模型训练体系,可能需要维修人员通过云端调取车辆运行数据辅助故障分析。
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的渗透也是趋势之一。在早些时候的AMR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上,机器臂自动喷漆、智能换油设备等已进入实用阶段。天赤智能的自动换油设备甚至支持停产车型的数据查询,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未来,这类设备将与AI算法结合,例如通过视觉识别自动规划维修路径,减少人工干预。
智能汽车也将加快新能源维保技术的专业化分工。高压电气系统的普及(如理想i8的800V架构)要求维修人员具备高压电操作资质,传统燃油车技师的技能转型迫在眉睫。同时,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新兴领域将催生专业化服务商,例如宁德时代与车企合作建立的电池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03
服务生态: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范式升级
华为HiCar、宝马鸿蒙座舱等智能系统的普及,使得软件升级成为常规服务。车企可通过远程诊断提前发现硬件隐患,例如通过分析激光雷达的校准数据预判故障,并推送维修建议。这种模式将改变传统4S店“故障后维修”的被动状态,OTA升级与远程服务将常态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服务生态演变为数据驱动的用户运营模式。智能座舱(如阿里通义AI大模型支持的宝马座舱)收集的用户行为数据,可用于预测保养周期、推荐个性化服务。例如,系统可根据驾驶习惯评估刹车片磨损速度,主动提醒更换。后市场企业需构建数据中台,与车企、保险公司实现信息互通。
“出海”与本地化服务的挑战也是未来汽车后市场图景之一。中国汽车出口激增带动了海外后市场布局。然而,备件供应滞后、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突出。郑州新嘉晟等企业正探索与本土化维修网络合作,例如通过AR远程指导海外技师处理复杂故障。
04
产业链协同:
跨界融合与生态共建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科技企业与传统供应商的竞合成为汽车后市场显著特征之一。华为、大疆等科技巨头通过车展切入后市场,例如大疆车载展示的激光雷达集成方案,可直接赋能改装市场。传统零部件企业(如博世、大陆)则加速向软件服务商转型,推出智能诊断工具包。
其次,保险与后市场将更加深度绑定。广汽推出的“智驾险”尝试覆盖L3级自动驾驶责任风险,未来保险条款可能直接关联车辆健康数据,例如对定期完成电池检测的用户提供保费优惠。这种模式需要后市场服务商与保险机构建立数据接口。
结语:技术红利与行业阵痛并存
2025上海车展揭示的不仅是智能汽车的进化,更是后市场从“修车”到“修数据”的颠覆性变革。短期内,传统维修企业将面临设备更新、人才培训的成本压力;长期来看,拥抱数据化、生态化的企业有望在智能汽车时代占据先机。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所言:“今天谁能吸引中国消费者,明天谁就能拿下世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后市场:未来属于那些能精准捕捉技术脉搏、快速重构服务能力的企业。
本文为汽配圈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汽配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