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北京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8227件,审结67075件,依法审理了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
光明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孙满桃)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数额最高达7056万元;审结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专利案件3514件……
今天上午,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北京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8227件,审结67075件,依法审理了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
北京高院副院长任雪峰在会上介绍,目前,北京市三级法院先后成立8家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实现重点科技园区巡回审判和司法服务全覆盖。
任雪峰介绍说,北京法院在全国首例涉及确认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效力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首次阐明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对权益主体和来源合法性的初步证据效力,为我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践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撑;在涉“巴曲酶注射液”全国首例经营者集中审查反垄断行政纠纷案中,首次对涉案反垄断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内容及附加限制性条件方案的评估方法等问题作出明确认定,为经营者集中申报人、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引;在涉使用“百度”商标直播带货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明确权利人有权选择诉讼的权利基础,并对其主张的驰名商标给予充分保护,进一步规范了自媒体平台用户直播带货行为。
“北京法院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理念,用足用好惩罚性赔偿制度。”任雪峰介绍,2024年共有46件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76.9%,判赔数额最高达7056万元,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为创新主体营造了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如在涉“泡泡玛特”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针对涉案四个美术作品不同权利使用费标准,对赔偿基数进行了差异化计算,并基于被告已被行政处罚且被起诉后仍持续侵权的主观恶意,最终作出500万元的高额赔偿判决。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