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迎来开春以来第二场系统性降水,河北中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区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邯郸、新乡等地通过火箭弹发射碘化银催化剂,促使云层释放更多降水,局部降雨量较自然降水提升30%。然而整体雨量仍显不足,石家庄、济
昨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迎来开春以来第二场系统性降水,河北中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等地普降小到中雨,部分区域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邯郸、新乡等地通过火箭弹发射碘化银催化剂,促使云层释放更多降水,局部降雨量较自然降水提升30%。然而整体雨量仍显不足,石家庄、济南等地累计降雨量不足10毫米,土壤墒情仅能维持春播作物10-15天生长需求,农业部门提醒豫北、鲁西南等地农户需结合灌溉设备及时补墒。
受东移南下的蒙古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迎来显著降温。前天还在经历32℃高温炙烤的山东半岛,今日青岛最高气温已回落至19℃,济南、郑州等地降幅达8-10℃,体感从"初夏"直接回归"仲春"。气象专家指出,此次降温对冬小麦拔节期生长有利,可延缓病虫害繁殖速度,但需注意江淮地区早稻育秧田的夜间保温,建议采用薄膜覆盖防止低温冷害。
最新气象卫星云图显示,我国降水带正经历季节性南调:今日(22日)夜间至23日:长江中下游成为降雨核心区,江西中北部、湖南东北部、浙江西部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伴随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30-50毫米)和8级雷暴大风,南昌、长沙等地需防范城市内涝;同时,新疆伊犁河谷、西藏林芝地区受西风带低槽影响,将出现持续性中雨,高海拔山区或转为雨夹雪。
24日全天:降水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华南,广东北部、广西中东部、福建西北部进入暴雨区,气象部门已对桂林、韶关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提醒山区注意防范山洪和滑坡;北方仅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北部有分散性小雨,京津冀、豫东等地维持晴朗干燥,土壤湿度持续低于40%警戒线。
据中期天气预报,4月23日至30日,我国主雨带将稳定维持在北纬25°-30°之间,形成典型的"华南前汛期"降水格局: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累计降雨量可达150-2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0%,需警惕持续性降水引发的农田渍涝;而黄淮流域(河南中北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未来7天基本无有效降水,最高气温将回升至28-30℃,加剧土壤水分蒸发,农业农村部建议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优先保障冬小麦灌浆期用水。
在河南周口小麦产区,农户王大叔正操作新购置的电动喷灌机:"虽说下了点雨,但地里还是发干,这机器一天能浇20亩地,比以前挑水省时省力多了。"水利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北方11省已投入抗旱资金12.7亿元,新建改造灌溉机井3.2万眼,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50万台套。但对于陕西渭北旱塬等丘陵地区,传统漫灌效率低下的问题仍待解决,农业专家呼吁加快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从"靠天吃饭"转向"科技抗旱"。
来源:大苗子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