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地探学院”)以“弘扬黄大年精神 砥砺科技报国初心”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校内、校外联动和科普研学等形式,激发广大师生对地球科学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责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地探学院”)以“弘扬黄大年精神 砥砺科技报国初心”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通过校内、校外联动和科普研学等形式,激发广大师生对地球科学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为守护地球贡献青春力量,用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砥砺初心,勇担科技报国使命。
三校联动,奏响科普序曲
4月20日,地探学院联合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携手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等行业相关单位,在天津大学共同举办“守护地球 我们在行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围绕防震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地球物理知识等科普主题,通过主题研讨、理论宣讲、实践展示、互动科普等多元形式,激发公众探索地球奥秘、守护生态环境的热情。作为黄大年精神的发源地,地探学院依托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讲好黄大年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地学知识科普项目,将黄大年精神深度融入活动各环节,黄大年精神宣讲团成员代表全程参加活动。
(“黄大年精神宣传与地球物理科普”主题展区)
在户外科普游戏区,地探学院精心设计了“黄大年精神宣传与地球物理科普”主题展区,介绍黄大年教授生前工作成果,科普地球物理相关基础知识。展板上还设置了二维码,扫码即可浏览黄大年线上纪念馆。以“线上学习+线下竞答”形式科普地球物理知识,寓教于乐。
(“小小磁法勘探家”游戏)
在“小小磁法勘探家”游戏中,利用磁铁、铁粉等设计的简易磁法勘探装置,将复杂的物理公式转化为有趣的探索游戏,让抽象的地球物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有奖问答、模拟实验等现场互动小游戏吸引大量小朋友参与。一位家长感慨道:“很高兴看到孩子沉浸其中,在趣味互动中学到了科学知识,希望今后可以推出更多类似的科普教育活动。”
(黄大年精神宣讲)
黄大年精神宣讲团还在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开展了主题宣讲,生动展现“人民教育家”黄大年对党和祖国的赤诚热爱、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
校内联动,激发环保热情
4月20日至22日,吉林大学华年社社团与吉林大学地学探秘社团携手,将世界地球日的科普浪潮引入校园深处。活动期间,黄大年纪念馆与地质博物馆面向全校同学开放,讲解员化身知识引路人,带领同学们深入感悟黄大年老师的心路历程,感受地球科学的神奇奥秘。
(黄大年纪念馆参观讲解)
线上科普讲座以平实而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勾勒出地球的壮丽画卷。从火山喷发的炽热力量到大气环流的神秘轨迹,知识的讲解如同一条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天地间奥秘。
(线上科普讲座)
环保设计大赛点燃创新激情,同学们围绕环保主题,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进行“异想天开”的创作,设计出一批既富有创意又极具实用价值的作品。
科普研学,点燃少年梦想
4月22日上午,吉林大学迎来吉大附小的学生朋友,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科普研学活动。小朋友们首先走进黄大年纪念馆,认真学习感悟黄大年精神。一位小朋友在留言便签上郑重写下:“我长大了也要成为黄爷爷一样的科学家。”稚嫩的话语中,饱含着对科学家的崇敬与向往。
(吉大附小学生在黄大年纪念馆参观)
(吉大附小学生在地质博物馆参观)
随后,小朋友们前往地质博物馆参观。馆内珍贵的恐龙化石和五彩斑斓的矿石让他们大开眼界,好奇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原来石头有这么多种类,我以为都是灰扑扑的,真是长见识了。”一位小朋友说道。
(科普报告)
在吉林大学地质资源立体探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虚拟仿真中心”),小朋友们聆听了一场有关火山与地球物理的精彩科普报告。
(参观动态景观实时获取与建模沙盘实验区)
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们热情高涨,在虚拟仿真中心各开放实验室深度参与体验。在动态景观实时获取与建模沙盘实验区,深度传感器实时测量沙盘高度,用不同颜色投影出地形。讲解员介绍了深度传感器测距原理和地形地理意义,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地球知识。
(体验测井虚拟仿真实验室演示系统)
在测井虚拟仿真实验室里的演示系统前,随着讲解员的操作,屏幕上测井曲线实时变化。大家看得入神,不时举手提问,仿佛化身成了小小测井工程师,对地球物理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本次“世界地球日”活动以丰富形式诠释深刻内涵,成为科普教育与精神传承的生动实践。地探学院与兄弟学院、行业单位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为今后地球科学领域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地探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科普教育活动,传承弘扬黄大年精神,传播地球物理知识,让地球家园的可持续发展从“知识传递”落地为“行动赋能”。(图片来源 吉林大学)
来源:中国吉林网
来源: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