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晨光掠过黄土高原的沟壑,延安的清晨亦被书页翻动声唤醒。这座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城市,正以“全民阅读”为笔,在新时代的扉页上书写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动人篇章。
当晨光掠过黄土高原的沟壑,延安的清晨亦被书页翻动声唤醒。这座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城市,正以“全民阅读”为笔,在新时代的扉页上书写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动人篇章。
爱读书
五更灯火映宝塔,一卷春风入万家。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的一节晨读课上,正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矿灯,照亮的是我们的精神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经典,感受他的心路历程……”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曹婵说。
像这样的阅读课,是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的固定课程。每逢阅读课上,老师和同学们相互推荐好书,畅聊感悟。
“大声呼喊,旅客们这才慌忙去拿各自的行李,顷刻间,人声鼎沸,大家乱作一团,水还在不停地流淌……”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初一(15)班学生张雅倪大声朗读着书里的字字句句,从平实的语言中感悟知识的魅力。
“读书分享,不仅增加了我们的阅读时长,还让我们的语言组织、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学生曹欣悦说。
青少年是全民阅读的重点群体,教育系统在推广阅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学校的教学区,学生活动区,科学分布了室内阅览室和室外阅览区,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我们通过举办阅读分享活动,利用广播站、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帮助学生阅读。”延安市新区江苏中学副校长李金桥说,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学生们从阅读中成长,从阅读中建立起饱满的情感世界,从阅读中走进社会,走向世界。
“读书应该是一件日积月累的事,坚持读书有滴水穿石之效,读书最重要的是培养出阅读习惯……”在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一场“好书推荐”活动正在进行着。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拥有好的逻辑思维能让人雄辩、智慧、理性、通达。”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白海龙介绍着手里的《讲故事谈逻辑》,这本书的书页已经被翻到发黄。他说:“人到中年,这本书我已不知读了多少遍,但却常学常新,家里人也人手一本,大家都读不够。”
为建设学习型机关,锻造学习型干部,延安精神研究中心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号召领导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党员干部定期推荐好书、共读好书、分享读书成果。
“自从中心开展读书活动,我养成了每天读书的好习惯,还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感悟。”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的编辑部科员李国静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让她深深感受到教育赋予人的意义,每个人就像一只鸟,教育就是鸟的翅膀,没有翅膀,再怎么努力也飞不起来。
“读书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我想通过‘好书推荐’活动,让单位形成‘人人读好书、好书人人读’的浓厚氛围,使读书常态化、长效化。”白海龙说。
读好书
最美芳菲季,花香伴书香。在延安中国红色书店二楼,不少读书爱好者正在书海尽情遨游。
“我喜欢看国学或者漫画,国学能增强我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广度,漫画让我感到轻松和快乐。”读者王东阳说。
作为陕西新华书店系统打造的首家集红色文化、大众阅读、红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式、体验式大型书城,在2025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延安中国红色书店准备了各类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推广经典与优质图书,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延安。
“我们准备了上万册的图书,活动期间推出8折、5折等优惠措施,促进好书销售。”延安中国红色书店书城副经理侯伟说,4月23日至27日,书店还要举行5天的户外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大家读好书、多读书。
2025年,“全民阅读”工作连续第12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倡导”到“深化”,所谓“深化”,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原有的工作往深了做,往细了做。
2024年以来,我市开放了多家“延州阅读·城市书房”,如今在延安,“城市书房”已经开进了大街小巷、商圈乃至景区。小小的“城市书房”让人们尽享阅读之美,也努力打造着延安城市新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
“延安火车站‘延州阅读’空间真的很好,我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很无聊,看看书不仅能打发时间,还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市民白欣怡说。
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延安”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和重要组织者。
近年来,延安市图书馆通过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不断拓展阅读空间等措施激发市民的阅读兴趣。目前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从19万册增加到了40万册,并在全市各单位、学校、农村、企业建立阅读点、读书角、流动图书屋,图书分馆分布累计达到92个,总藏书量突破了70万册。同时,通过打造“延州阅读、书香延安”等阅读活动品牌,不断优化服务效能,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我们与浦江学堂进行合作,开展‘国学大讲堂’,三年来这个阅读品牌饱受家长、学生的好评。在延安飞机场、延安火车站、延安宾馆及延安为民服务中心等地打造的‘延州阅读’阅读空间,更是有力地宣传了延安圣地形象,为讲好延安故事搭建了一个窗口。”延安市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薛景春说,今后,还要打造更多阅读活动品牌,让热爱阅读的群体持续扩大,形成全社会阅读的新风尚。
善读书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黄陵县店头小学教育集团双龙校区的师生们走进小石崖革命旧址,追寻革命足迹,诵读红色故事,感悟先辈们的英勇无畏与崇高精神。
“在课本里读到的故事,在这里具象化了。是先辈们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要更加努力,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发光。”黄陵县店头小学教育集团双龙校区学生张欣钰说。
“实地感悟,让我更坚定了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决心。这些感人的故事应该化作春风细雨,在学生们的心目中生根发芽。”黄陵县店头小学教育集团双龙校区少先队辅导员程惠敏说。
全民阅读需要全民加入,人人参与,如何打通乡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持续为乡村阅读赋予时代内涵?这其中,乡村图书室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发展前景更是大有可为。
这段时间,在甘泉县劳山乡林沟村的农家书屋里,每天都能看到主动前来查阅资料、看书充电的村民。
“村民们对知识的渴望超乎想象,农家书屋提供了平台,大家通过书籍和讲座,学到了很多农业科学知识。”甘泉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乔智军说,让科学种植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意义重大。
“我平常就喜爱研究做饭,社区书屋的这些菜谱给了我很大的灵感,现在每周都能给家人们做上几道可口的饭菜,感觉生活有滋有味。”甘泉县北关社区居民黄忠义说。
推广乡村阅读,建设乡村文化。目前,甘泉县已实现乡村书屋全覆盖,无论是县城乡镇,还是偏远乡村,书屋都成为了居民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全县现有书屋71个,藏书共177500本。
红色圣地,书香满城。如今,伴随“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延安各种阅读社会组织和阅读服务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从学校到书店,从市区到农村,从线上到线下,阅读新风尚正润物细无声般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也正在悄然培育出这座城市的文化自觉与成长韧性,“全民阅读·书香延安”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延安的全民阅读,空间很大,下一步要继续整合全市的文化资源,在‘延州阅读’品牌的引领之下,将全民阅读的触角延伸到工矿企业、学校、社区乃至乡村,让更多人群有书可看,让延安的阅读氛围更加浓厚。”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向阳说。
来源:延安日报
来源:城市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