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检察实践和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体现法律监督属性、职业特征和价值追求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制度传统及物质载体的总和。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队伍的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形象。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内生力、传播力、创新力,既是加强检
《检察日报》2025年4月16日 第03版:观点
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检察实践和职业活动中形成的,体现法律监督属性、职业特征和价值追求的精神理念、行为规范、制度传统及物质载体的总和。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队伍的职业信仰、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形象。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内生力、传播力、创新力,既是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内生力:检察文化的精神内核。检察文化内生力是检察机关内部形成的文化驱动力,是支撑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法律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核心内在能量。它强调通过文化认同、制度完善、精神凝聚和自我革新,激发检察机关的自我成长能力,确保检察队伍始终保持专业素养、法治信仰和为民情怀,实现“从内向外”的可持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检察文化内生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当检察官面对新型网络犯罪时,既要保持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坚守,又要创造性地运用“穿透式审查”思维;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时,既严格把握法律尺度,又释放司法温度。这些实践创新背后的文化,是“客观公正”的职业伦理与“司法为民”宗旨的深度融合。
展开剩余59%传播力:检察文化的社会赋能。检察文化传播力是指检察机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将其特有的文化理念、价值追求、职业精神、法治内涵等向社会公众传递的能力和效果。在融媒体时代,检察文化传播正在向共情式对话传播深刻转型,使检察精神如同春风化雨般浸润社会生活。传播力的构建始于对检察话语和法治话语体系的创造性解构。面对晦涩的法律术语与复杂的司法程序,检察机关正在探索“硬核法治”的“软性表达”,如将正当防卫制度的法律精髓转化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通俗表达,把公益诉讼的监督成效具象化为蓝天碧水的生态画卷,让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专业实践升华为“向阳花开”的温情故事。新媒体技术的深度应用,为检察文化传播插上了破圈突围的翅膀。用Vlog形式记录检察官办案日常;“检察动漫IP”,让虚拟检察官在短视频平台讲解反诈知识,收获众多年轻粉丝。检察文化传播力的目标价值,正在于将检察文化的能量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推动力。
创新力:检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检察文化创新力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主动突破传统思维与工作模式,通过理念更新、制度变革、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形成符合时代需求、更具效能和影响力的检察文化形态能力,核心在于以创新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法治实践的适应性、精准性和社会认同度,实现以文化促进检察业务、以创新推动发展的目标。检察文化创新力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检察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不是对规则的突破,而是对司法规律和检察属性的更深层把握。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检察机关正以创新之力重塑司法供给模式和检察文化形态。创新是直面社会治理痛点的破题之道,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具体解决方案的实践智慧。检察创新彰显着检察改革的勇气担当,是检察文化创新力的延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刑事追责的协同推进,使生态修复从“纸面判决”走向“实地复绿”,让检察创新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推进器。数字技术创新正在重塑检察工作的时空维度。数字技术嵌入电子卷宗管理,让司法数据流转可追溯、不可篡改;公益诉讼大数据平台通过卫星遥感监测耕地保护,使法律监督突破人力局限;检察听证互联网直播打破物理边界,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技术创新绝非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通过数字正义重构检察生产关系,使检察生产力在云端获得新的释放空间。此外,机制创新的协同突破,展现着检察系统的全局视野。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