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区“组团出道” 嘉兴桐乡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3 17:34 2

摘要:种树也能换“股份”?嘉兴桐乡“槜李共富”项目还真能实现。春潮涌动,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的千亩槜李正吐新叶。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景象,农户老李喜滋滋地说,“用6棵槜李树‘入股’,没想到还有3000元分红。”

种树也能换“股份”?嘉兴桐乡“槜李共富”项目还真能实现。春潮涌动,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的千亩槜李正吐新叶。望着眼前郁郁葱葱的景象,农户老李喜滋滋地说,“用6棵槜李树‘入股’,没想到还有3000元分红。”

这是桐乡深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当下,桐乡给出了新“打法”——打破村界束缚,将全市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因地制宜组建片区联合党委、综合党委等,通过片区党建联建牵引带动规划联体、产业联合、人才联动,走出了具有桐乡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规划一张图

乡村发展从“点”到“面”

野火饭、烧烤、垂钓、音乐会……天气渐暖,桐乡洲泉镇的“大义马”又一次晋升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不少杭州、上海等周边区域游客。

“大义马”并不是一个村名,而是洲泉镇义马村、马鸣村、坝桥村等13个行政村正式联合“出道”后的团名。

党建联建不仅是形式组合,更是一场组织变革。洲泉素有“洲团千市集、水绕一钱清”之美誉,农文旅自然资源丰富,但点位较为分散,也没有统一运营,导致村与村之间发展出现了明显差异。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将个别“盆景”转变为连片“风景”。洲泉镇党委坚持“一张图”布局,顶层设计“1+6+7”村级抱团模式,选择地理相接、文化相近、资源互补的13个村,由1个联合党委抓统筹,让6个资源禀赋优质村与7个自然资源薄弱村抱团结对,由此形成了“大义马”片区。

片区组团发展的优势还在于,盘活片区内各村文旅资源,把联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每村出资200万元、镇级国资公司出资300万元共同成立湘源文旅强村公司,引入专业文旅运营团队,向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西泠印社等团队借智借力,对辖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也让“明星村庄”“明星景区”的流量辐射到了更广阔的空间。

义马村人陆兴虎承包了紧挨着长宁街的饭店,做起了饭馆生意;马鸣村儿媳张娟玉在马鸣老街开设了蚕丝被经营部,并尝试直播销售……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吃上“旅游饭”。

2024年,该片区累计接待游客212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435个,实现营收525.6万元,带动13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400万元。

产业一盘棋

资源配置从“有”到“优”

组团式发展,产业协作是关键。与其他几大片区主打文旅不同,石门镇“大春丽桥”片区的产业成色更加鲜明,石门镇是桐乡传统的农业大镇,稻米产业更是其富民产业。

片区组团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攥指成拳、一盘棋发展。对此,桐乡重点立足产业块状集聚特点,大力推进稻米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试点建设,以镇带面推动全市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石门镇春丽桥村等9个村共同出资成立桐乡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大春丽桥”综合党委,联合农业农村、供销社等市级部门,吸纳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构建“综合党委+联建党组织”组团共议、“月例会+季研判”联席共商、“专家+导师”帮带共促运行机制,开启乡村片区组团式发展。

围绕一粒稻米,在“粮油组团·红链共富”党建联建机制引领下,石门建成全省首批五星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打通了一颗种子到一粒米的全产业链,“石门湾”区域公共品牌越擦越亮。

“收进一粒稻谷,出去一粒优质大米。”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卫兴说,“‘抱团公司+合作社+农户’形成了稳定利益共同体,大家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2024年,“大春丽桥”片区累计辐射带动全镇18个村和周边6个镇街80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平均为每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在链上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预计2025年全市稻米全产业链产值可超13.5亿元。

政策一揽子

青年入乡由“散”到“聚”

一片看似普通的叶片,竟然卖出了2.6万元的高价。在“大东安”片区的崇福农创园“瓜牛雨林”直播室里,农创客廖万甜正对着眼前的手机屏幕认真介绍。

这位95后在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用4年时间在乡村大棚里建成了浙江最大的花烛育种基地,也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就业。

随着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不断深入,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更高要求。近年来,崇福镇以东安村为圆心,依托党建联建机制,联动周边城郊、利顺等7个村组团发展农创经济,在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政策供给上下足功夫,着重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领军人才。

2000亩的“大东安”核心区内,如今活跃着150多名大学生,带动周边600多名村民就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众多青年创客的加入,让农创优势转化为了发展胜势,激活了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富”,放眼桐乡,一个个村集体正通过“组团出道”的方式形成有机联系、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以资源的叠加优势,释放出乡村振兴发展的乘数效应。(徐燕)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