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8日,一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国际座谈会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座谈会由福建省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陕西省联众慈善救助基金会、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和西安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国
2025年4月18日,一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民间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国际座谈会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座谈会由福建省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陕西省联众慈善救助基金会、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和西安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国际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发展能力,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协作。活动还参观了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示范单位、古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博物馆,与会嘉宾漫步西市对丝路历史人文、商贸货币、街市风貌和丝路精神遗存进行参访学习。
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党支部书记赵安军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他向远道而来的国际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研究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工作方向。赵安军表示,陕西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古城西安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所在地和古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和核心枢纽城市,值得世界各国向善向美和热爱和平的广大人民,作为认识东方,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来参访学习。他强调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文化创新、课题研究、品牌建设和国际人文交流来促进陕西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同时也为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生动力。他还指出,此次座谈会是研究会为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期望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组织搭建一个沟通与协作的互通平台。
福建省对外经济合作中心的林兴龙随后介绍了研修班的整体情况。他表示,本次座谈会吸引了来自巴林、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尼日利亚、罗马尼亚、坦桑尼亚和中国等8个国家的30余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民间组织代表,他们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展开深入讨论。林兴龙指出,通过分享各国各个民间组织机构在人文交流、商贸合作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案例,与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民间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网陕西频道负责人、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国际传播中心主任王应主持会议。他表示,作为媒体从业者,深知文化交流在促进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他希望此次座谈会能够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开放且包容的交流环境,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
在分享环节中,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分别向中国同行分享了他们在本国的文化建设、经贸发展领域的案例和经验。这些案例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文化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以及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模式等多个方面。学者们对陕西省文化软实力研究会、陕西省联众慈善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在共建“国际文化传播重点实验室”“城市公益文化传播基金”开展“一带一路”青少年书画艺术成果展、“丝路国际人才交流港”等项目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并认为这些经验对“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民间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由讨论环节是本次座谈会的一大亮点。研修班成员就“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问题与研究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各国代表分享了各自国家在民间组织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挑战,并共同寻找合作契机。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加强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组织提供了一个沟通与协作的平台,也为陕西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专家们表示,他们将把在此次座谈会上获得的经验和启示带回本国,以推动本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国际交流活动,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协作。
学者们表示,通过此次交流,他们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
来源:国声智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