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泌尿肿瘤诊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创新抗肿瘤治疗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各大医学中心依托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在泌尿肿瘤领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诊疗路径与最佳实践,其中,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制定个
导读
泌尿肿瘤诊疗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如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创新抗肿瘤治疗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各大医学中心依托自身资源与技术优势,在泌尿肿瘤领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诊疗路径与最佳实践,其中,多学科协作团队(MDT)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化临床决策中扮演着日益关键的角色。鉴于此,北京大地医疗慈善基金会启动“肿瘤治疗旗舰聚焦”这一医学教育系列项目,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3月22日,“肿瘤治疗旗舰聚焦——绍兴场”研讨会成功举办。会稽山下,鉴湖之畔,恰似“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盛景再现,与会专家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围绕泌尿肿瘤MDT的价值与领域前沿进展进行深入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
医教研三位一体,驱动泌尿外科创新突破
砥砺前行百余载,绍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凭借其出色的医疗技术和创新的科研成果,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泌尿领域标杆之一。医脉通有幸在会后独家对话潘寿华教授和李俊龙教授,为大家揭秘绍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建设与发展。
据潘寿华教授介绍,绍兴市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10年的绍兴阜康医院,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超过2000张,日门诊量达数千人次。泌尿外科作为浙江省省市共建的医学重点学科和绍兴市医学领先学科,现有两个病区,近100张床位,配备31名医生,是绍兴地区规模最大的泌尿疾病诊疗中心;科室在省内率先开展泌尿外科专业细化,设立了泌尿肿瘤、泌尿结石及泌尿男科与盆底尿控三个独立专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可控性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在省内率先开展肾镜、输尿管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及腹腔镜取石术,且腹腔镜手术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同时科室紧跟医疗技术发展,通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为患者提供精准化、微创化的手术方案。潘寿华教授还表示,在泌尿外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中,科室全面地实施了五大举措:建立科学分层培养体系、完善内部定期培训机制、积极推动进修学习与学术交流、实施绩效奖金梯度激励制度、强化团队建设与人文关怀。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促进了人才的专业成长和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俊龙教授深入介绍了科室近五年来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承担省厅市科级课题12项,国家级及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获厅级成果奖励1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21篇,中华级论文4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3项;并表示科室未来将在前列腺癌分子分型与精准治疗、优化免疫治疗策略、精细化微创手术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持续探索,推动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在尿路上皮癌(UC)治疗领域,经过众多临床研究验证,ADC药物已大放异彩。李俊龙教授谈到,ADC药物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正逐渐成为泌尿肿瘤研究的前沿热点,这种组合通过协同作用实现了“1+1>2”的效果。今年1月,我国批准了维恩妥尤单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EV+P)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年患者,取代了近40年来传统的含铂化疗方案,成为全新的治疗标准。在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 GU)上,EV-302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EV+P方案使患者的中位中位总生存期(OS)延长至33.8个月,较化疗组延长了17.9个月,生存获益翻倍,死亡风险降低了49%;此外,该方案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了6.2个月,几乎翻倍,肿瘤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2%。李俊龙教授强调,这一创新疗法不仅改写了晚期UC的临床治疗格局,还为中国晚期UC患者带来了生存福音,未来期待更多类似维恩妥尤单抗的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并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推动UC诊疗领域发展。
大会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绍兴市人民医院潘寿华教授致辞,他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肿瘤防控理念的持续革新,尤其是新一代Nectin-4靶向ADC药物在国内的获批上市,泌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提升。传统的“一对一”诊疗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个体化医疗需求,目前防癌抗癌工作的重心已从单一的疾病诊治,逐步转向涵盖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流程多学科管理。他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召开,能够促进各学科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泌尿肿瘤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大会主席致辞
筛查经验成果聚力共享,泌尿肿瘤诊疗再攀高峰
在大会的第一个环节,绍兴市人民医院潘寿华教授以《前列腺癌筛查绍兴经验分享》为主题,带来精彩的演讲。他详细分享了绍兴市前列腺癌早筛民生工程的宝贵实践经验与成果: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完成有效筛查378074例,总筛查阳性率11.88%,阳性人群确诊率5.67%,其中85岁以上人群阳性确诊率较低,可能因进一步就诊的依从性降低有关;且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不同,前列腺癌确诊PSA水平也有差异。他强调前列腺癌筛查是泌尿肿瘤防控工作的重点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筛查策略,以确保筛查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随后嵊州市人民医院卢毅教授以《抗体偶联药物在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价值》为主题进行汇报。他指出晚期UC的系统性治疗在历经多年瓶颈后,迎来了ADC药物治疗的革新时代,Nectin-4靶向ADC药物在晚期UC一线治疗中疗效显著,EV+P相比传统化疗具有六大优势:显著延长患者OS、提高疾病缓解率、延长缓解持续时间、为难治性人群提供更多选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提升治疗方案的耐受性,这一里程碑进展为晚期U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丰富了临床治疗选择。
泌尿肿瘤的治疗需要药师的专业支持来保障用药安全和优化治疗策略,为此大会特邀绍兴市人民医院张林教授从药师视角全面论述了《药学在泌尿肿瘤治疗中的角色》。他以转移性UC一线治疗为例,深入探讨了临床药师在泌尿肿瘤全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临床药学决策能够助力个体化用药剂量调整,最大化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此外,临床药师参与不良反应管理和药物治疗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同时他肯定了EV+P方案在晚期UC一线治疗中的重要地位,EV+P方案不仅展现出显著的生存获益,且无需考虑患者顺铂耐受性和PD-L1/Nectin-4表达水平,轻、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均无需调整EV剂量,简化了晚期UC临床治疗决策流程。
群策群力攀高峰,
多学科联动开启泌尿肿瘤诊疗新未来
近年来泌尿肿瘤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已出现“天花板效应”,多学科综合治疗可实现疾病相关的学科无缝链接,消除各专业对指南、规范理解的差异,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个体化、精准治疗,从而保证了病人受益的最大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在会议的第二个环节,绍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肿瘤科、病理科及放射科围绕两例疑难病例,从不同专业视角各抒己见,汇聚群策。首先,李俊龙教授带来了两例病例的深度分析:病例一患者为肿瘤突变负荷(TMB)高的膀胱癌,免疫经治后肿瘤进展,加用ADC药物后实现了有效疾病控制。病例二患者为多次复发的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要求保膀胱治疗,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一周期后因不良反应停药,随后从ADC药物联合免疫治疗获益。他对病例二提出思考:长期免疫治疗后,不少患者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停药后激素治疗,皮质功能恢复概率较低,后期是否需要长期激素补充?
针对这两例病例的诊治,陈遐林教授从肿瘤科角度分享了晚期膀胱癌一线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提出从Ⅲ期临床研究的OS数据来看,EV+P方案可使患者获得显著的OS获益,中位OS长达33.8个月。对于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患者,有条件的可进行基因检测,寻找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等可治疗靶点。对于病例二,他认为通常免疫治疗相关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难以恢复,需长期生理剂量的激素替代治疗,并应进行内分泌激素的长期随访和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激素用量。俞善路教授站在病理科医生的角度提出见解:此次分享中的两例患者均进行了多次病理检测,病理报告中出现“脉管瘤栓”,提示患者有转移风险,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同时他强调,病理结果对于个体化用药指导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规范UC病理检测的操作流程和结果判读,以精准筛选目标人群。最后,倪颖捷教授剖析了放射科在泌尿肿瘤诊疗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影像学不仅能够精准诊断和指导手术选择,还在疾病分期、术后评估及后续疗效评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倪教授特别指出,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支持,从而优化治疗决策。
编辑:abby
审校:Kristen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