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下班后都爱去哪儿?杨浦知识夜校3.0重磅回归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3 18:59 2

摘要:当上海市民夜校爆火而“一课难求”时,最近,杨浦的创智天地面向在地居民、周边白领及大学生们打造的第三期“知识夜校”火爆上线。“知识夜校”联合社区内商户,打造了艺术类、运动类、生活类等48节精品课程,在城市中创造了一片独特的“求知空间”。

当上海市民夜校爆火而“一课难求”时,最近,杨浦的创智天地面向在地居民、周边白领及大学生们打造的第三期“知识夜校”火爆上线。“知识夜校”联合社区内商户,打造了艺术类、运动类、生活类等48节精品课程,在城市中创造了一片独特的“求知空间”。

白天上班 晚上学艺“充电”

晚上7点,创智天地园区企业白领小陆和好友约在了离公司不到百米的江湾体育场,一堂板式网球课让两个下班后的年轻人彻底放松了一把。“下班后打球不会耽误自己太多的时间,放松自己,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小陆说。高效简单的燃脂运动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和小陆一样的姑娘们,趁着夏天到来前,将自己的“减肥大计”提上日程。

有人爱运动给自己“放电”,有人爱进修兴趣给自己“充电”。淞沪路上的利泽得音乐学习中心里,年轻人们正跟着声乐老师学习练声技巧。这家培训机构的受众从儿童零基础到专业音乐人,倡导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学习音乐,也让下班后爱好音乐的年轻人们走进了专业艺术的殿堂。

而在大学路上的東辰美术馆里,在工作室主理人蔡舜的带领下,年轻人逐渐掌握素描技法,开启一段黑白线条中的艺术沉思。交谈中,记者得知,主理人蔡舜的工作室入驻大学路街区已有7年。7年时间里,大学路上的文化艺术气息让蔡舜乐在其中,这次参加“知识夜校”,更让蔡舜的素描艺术从“小众”走进更多街区年轻人们的眼中。

夜色渐浓,还在留恋大学路夜生活的年轻人们则走进一家名为飞轮民谣的酒吧,“拜师”调酒师,给自己调上一杯特饮,晚风习习,小酌一杯,排解一天的疲惫。

斜杠基因 破圈融合

近年来,当流量经济等名词一度成为上海创新街区的关键词,如何在服务科创企业和承载商业运营的同时,提升街区的创新浓度,打造知识型社区,一直是杨浦创智天地不断思考的问题。创新社区并非只为科创主体提供载体,其更深的内涵在于为市民大众传播知识。

知识夜校极大地丰富了创智天地在运营上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这些课程的提供者来自于创智天地区域内的创新主体,上课和活动地点在社区的公共空间,不仅激活了区域商户、科创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联动,也为创新街区吸引了流量。

“创新社区并非只为科创主体提供载体,其更深的内涵在于为市民大众传播知识。”创智天地助理总经理陆慧坦言,纵观世界上成功的创新街区,都具有传播创新知识的充足公共空间。创智天地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内自发形成的复合创新知识社区,并非纯商业基因的项目,区域内拥有创新类企业、知名高校、高密度的住宅,为多元人群构建和谐的社区生态一直是创智天地的重要逻辑。“特别要把‘无界的大学’这个概念推广到所有的人的心中去。”陆慧补充。

因此,2025年KIC夜校以“破圈融合”为关键词,首次引入“非遗手作工坊”及“数字艺术创作”等新兴领域,呼应Z世代对传统文化与科技碰撞的热情。运动健康板块新增“板式网球”,联合YEAHH PARK运动社群提供专业场地支持;艺术类课程则携手上海学生戏剧联盟推出“即兴戏剧工坊”,让艺术教育更接地气。值得关注的是,本届学员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登上第三届知识艺术节的“灵感市集”,实现夜校成果与城市级文化IP的深度绑定。

“每年举办约300场社群活动,几乎每周都有社交活动可供区域内的多元人群参与进来,满足人们的文化和艺术服务需求。”这是创智天地打造复合创新知识社区的一个缩影,知识创新、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都在这里渐渐成为一种载体,在充分开放的公共空间,未来这里还会书写怎样的“破圈融合”值得期待。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