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邂逅书香日:一位东阿作家的阅读人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21:00 2

摘要:五十六岁写了《贺新郎》:“梦绕来时路。叹春风、凌窗入眼,月流西去。扫尽浮云情已定,却盼时光静度。聚知己、心灵深处。弄孙含饴老来乐,这人间、清欢恣意诉。谁似我,翩然舞。 三十六载杏坛树。苦争高、青春播洒,桃李颖秀。从教写读两不误,别酒冲文自许。谩名利、皆成尘土。

生日欣逢读书日

吴福木

今天4月23日,我的59岁生日,又欣逢读书日,自是欣喜。

这样的巧合不多,是不是给我某种暗示,或者很大的惊喜呢?

我从没有过过生日,也不是想不起来,我只是用一种特别的形式来过,写一首诗,或者一首词,或者一篇小短文。

四十岁生日时写了《诉衷情》:“飘忽峥嵘四十秋,但得无名卒。幸有佳人相抚,明暗从容度。爱吾生,书中投,汗自流。此心不渝,管他毁誉,孜孜以求。”

五十六岁写了《贺新郎》:“梦绕来时路。叹春风、凌窗入眼,月流西去。扫尽浮云情已定,却盼时光静度。聚知己、心灵深处。弄孙含饴老来乐,这人间、清欢恣意诉。谁似我,翩然舞。 三十六载杏坛树。苦争高、青春播洒,桃李颖秀。从教写读两不误,别酒冲文自许。谩名利、皆成尘土。驰骋青冥把书看,请东坡、赤壁相游否?仙羽化,欲飞举。”

中国人习惯说虚岁,特别是来自农村、且年长者,往往说的是虚岁。如此说来,我是铁铁的六十岁了。六十岁,按说,是应该好好过过生日的。但是,还是不过的好,再说我已经习惯了。

过归不过,那就说说这个年龄的想法吧。我再有一年零三个月就要退休了,到退休时工作整整40年。这是比较自豪的事情,四十年的青春与汗水都奉献给了自己喜欢、热爱的事业。同时也有丝丝伤感,退休了就意味着进入了老年。联合国规定,60岁到74岁属于年轻老年人。看来,我还得“年轻”一把才行。我观察到,好多退休的人精神上大不如前,无所寄托,无所事事(真的不愿用这个词),像换了个人似的。人一旦闲下来,特别是脑子闲下来,就很坏事儿。所以,要有事做,不能闲着,始终保持可为可乐的状态。

我的第一首诗《青春》(200字),写于1985年,到今年40年。如果说文学创作40年,肯定被人哂笑了去,因为,我写的根本算不上文学,只能是一些文字而已,而且也没有连续性,写是写了,但那是语文随笔,与文学相去甚远。虽然也出了几本书,但是大多很平庸。我涉及的面比较宽,诗歌,散文,评论,国学心得,教学随笔……下一步要突破散文,在“专”上下些功夫。不应只是写,尽可能地在纸刊上发表文章。现在是太少了,2019年以来仅仅20余篇。不能不承认,写作确实需要生活的积淀,需要创造,需要艺术,挑战自己,更要增强信心。我要多向写作高手学习。如果再出书的话,两三年之内可能出三本书:诗歌(已整理完),散文与评论,《道德经》《论语》心得。计划归计划,还要看实际情况。

明年,2026年,我实打实的六十岁了,在写作上是不是应该有更大的期待呢?原地踏步是不行的,真的要顶峰相见……

今天既然是世界读书日,不可避免地说说读书的事儿。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散文《书香》,发表在《山东教育报》上,谈了我的读书故事。近两年主要读了几部长篇小说,王涛的79万字《大河》三部曲,《康复时代》四部曲之《诊断报告》,张中信、杨芸滔的近百万字非虚构性长篇小说《红旗漫卷大巴山》。几本散文集,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肖复兴的《正是橙黄橘绿时》,周蓬桦的《乌乡薄暮》,李明芳的《暗纹》,王继农的《远去的岁月》,姚炳政的《心有旁悟 自以为诗》。翻阅次数最多的当然是《道德经》《论语》。不仅读,而且都写了评论或者读后感。每天编辑文稿看过的诗文就不列出了,——因为太多。

在读书方面,《道德经》《论语》是必须常读的,一年要翻阅两次,形成自己的国学感觉。要多读优秀散文,特别是名家名作,文论也要读一些。要自觉地多买一些书读,不然不匹配教了这么多年语文。

生日是温馨的,也是让人怀旧的,我不免想起了父母双亲。亲爱的父母大人已经离开我很多年,很多年,我不时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你们的不肖子孙唯有进步,唯有争气,唯有和谐,才对得住您啊!

“苔花虽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小小苔花,也要绽放自己,顶起一片晴空……

祝自己生日快乐。

来源:东阿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