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三位科学家这样读书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3 22:08 2

摘要:作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许多科学家,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有着独特的读书方法和深刻的读书感悟。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理论物理及核物理学家黄祖洽、核物理学家于敏的读

作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202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国许多科学家,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有着独特的读书方法和深刻的读书感悟。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走进矿床地质学家常印佛、理论物理及核物理学家黄祖洽、核物理学家于敏的读书世界,探寻他们与书籍之间的奇妙缘分,感受他们在书海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常印佛因一本书开启了超酷的科学梦想之旅,黄祖洽为了吃透知识自创 “铅笔问号读书法”,于敏更是从《三国演义》里挖掘出科研 “神助攻”......

在这个全民阅读狂欢的节日,带大家走进一个不一样的“知识宝库”,去探寻我国三位顶尖科学家与书籍之间的故事!

常印佛:一本书催生了科学梦想

矿床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的童年是在战火纷飞中度过的。当时,百业凋零,民不聊生,小小的他只能躲在家里的藏书阁暂求一丝安稳。

在那里,常印佛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很多古典名著和现代书,其中对他影响很大的是一本叫《世界科学家列传》的书籍,书里讲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

常印佛年少照片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它让我感觉自己站在科学门槛的外面,感觉里面五花八门,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

这种奇妙的体验直接催生了常印佛献身地质科学的志向,书中科学家事迹更成为其终身精神支柱。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高中毕业的常印佛怀揣着童年的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在梦想的驱使下,他投身中国地质领域,坚守野外勘探第一线,以双脚丈量大地。

常印佛在合肥野外观察矿石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960年,因工作成绩突出,常印佛被任命为321地质队(现在的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总工程师。职务发生变化,工作也更繁忙,即使如此,常印佛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

1962年,常印佛的同事张兆丰买了一本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常印佛看到后“书瘾”犯了,就借去看。看完后他对张兆丰说:“纪晓岚真了不得。”张兆丰问其缘故。常印佛说:“我把《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半个月后,又翻回古文,结果跟纪晓岚原文一比,多出许多字来,可见纪晓岚的文字之精炼。”张兆丰不禁感慨:原来书还可以这么读。

黄祖洽:自创“铅笔问号读书法”

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杰出贡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十分爱读书,尤其对武侠小说情有独钟。他的妻子张蕴珍说:“他是一个小说迷,金庸的书一本也不落,他都买。另外就是梁羽生的,他那些小说都锁在一个柜子里头,高兴就拿来看,而且我要拿出来看,他要登记一下,怕我给弄丢了。”

1982年8月,黄祖洽在家中低头工作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中学期间,黄祖洽自创了“铅笔问号读书法”。粗读第一遍的时候,有许多地方不懂,他便用铅笔在有疑问处轻轻划上问号;第二遍从头仔细阅读时,一边读、一边用笔在草稿纸上自己推算,把原书省略了的过程补出;每搞清楚一处原来有问题的地方,他便用橡皮擦去相应的铅笔问号。一个暑假,黄祖洽一本书读了六遍,把所有的问号都擦去了。虽然费劲,但每弄清一个问题,他都感到非常高兴,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等把全书都看懂,书中的主要内容便转化成了自己脑袋中的知识。从此,他每在精读一本好书时,都会进行自我思考,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

黄祖洽说:“读书的乐趣首先是精神上的:从无知到通达,疑难问题的解决,理性的随机顿悟,认识的豁然开朗,感情的今昔共鸣,见识的异域默契,读幽默隽语而窃喜,吟诗词佳句以抒怀;凡此种种,莫不是从读书得到的良性精神回报。”

于敏:从《三国演义》中汲取智慧

在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的书桌上,总是放着一本《三国演义》。年少时,于敏便痴迷《三国演义》,他反复研读这部经典名著,尤为推崇诸葛亮的智慧。

初中时,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文与古诗词的方式,让于敏深受启迪。王老师习惯将每一篇作品置于宏大时空下,把写作背景、文学渊源与价值,以及作者家事等,都讲解得极为透彻。这使于敏意识到,思考和分析问题也应如此,要把对象放在大环境中,以高屋建瓴之势去观察剖析。

也正是由此,于敏找到了自己钟情《三国演义》恢宏场面与弘大背景的缘由。书中诸葛亮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在于他拥有开阔视野,擅长把微观之事放在宏观大环境里进行分解梳理。受此影响,于敏逐渐养成了从宏观角度处理微观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因此影响了他日后的科研工作。

1965年,我国氢弹进入最后的“百日会战”,面对复杂的理论计算和技术难题,他像诸葛亮指挥战役一样,条分缕析,将难题各个击破。在一次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他带着同事一起高声吟诵《出师表》:“夫难平者事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敏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资料中仔细研读分析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三国演义》里的忠义精神,也深深扎根在于敏心中。书中人物对国家和主公的忠诚,激励着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为了祖国的氢弹事业,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隐姓埋名长达28年,鞠躬尽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科研工作,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常印佛、黄祖洽、于敏,他们的读书经历虽各有不同,却都深刻地影响了各自的人生轨迹与科研之路。从他们身上,不仅看到读书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塑造、梦想的激发以及精神的滋养。他们的故事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青年学者在求知道路上前行的方向,也让青年学者真切领悟到书籍蕴含的无穷力量,激励着他们在书的海洋中不断探索,追寻属于自己的成长与突破。

中国科协之声

中国科协官方公众平台。传播科协声音,凝聚价值共识,弘扬创新文化,展示科协形象。

精彩内容回顾

来源:科技导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