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协议聚焦三毛文化IP开发、非遗手工艺活化、数字赋能乡村等方向,明确“支部结对、项目结对、人才结对”三级联动机制。把小沙作为文学院师生的“田野课堂”,通过驻村采风、项目实践,让艺术创作扎根泥土,让乡村振兴有“知”更有“味”。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熊蕾 王志岳
4月11日,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与舟山定海区小沙街道正式签署党建联建协议,以“组织共建、人才共育、文化共融”为纽带,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双方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党建联建协议书》及《“艺术联村”专项协议》,并为“党建联建共建单位”“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协议聚焦三毛文化IP开发、非遗手工艺活化、数字赋能乡村等方向,明确“支部结对、项目结对、人才结对”三级联动机制。把小沙作为文学院师生的“田野课堂”,通过驻村采风、项目实践,让艺术创作扎根泥土,让乡村振兴有“知”更有“味”。
签约仪式后,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团队走进小沙街道庙桥村,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调研,实地考察三毛书屋、缪燧纪念馆、主题墙绘等场景,实时收集创作素材。
在座谈会上,双方围绕“艺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展开头脑风暴。庙桥村相关负责人列出村民直播团队、乡村共富餐车等需求清单;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提出“三个一”计划——打造一部主题微电影、设计一条乡村体验游线、孵化一批网红墙绘打卡点。
双方初步敲定5个合作项目,涵盖文化IP开发、非遗课程设计、廉政文化纪录片等领域。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乡村创作基地、志愿服务基地落地小沙。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