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负责经营印度Pipavav船厂的Swan Defense and Heavy Industries与印度国营国防造船厂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GRSE)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寻求商船和海工结构的
最大民营船厂,重启大半年没订单,承接中国产能没戏~
全球造船业进入新一轮繁荣期,但印度最大民营船厂自去年重启以来,一直没有接到订单。该船厂无奈与印度国营船厂合作,寻找外包机会。
近日,负责经营印度Pipavav船厂的Swan Defense and Heavy Industries与印度国营国防造船厂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GRSE)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寻求商船和海工结构的合作机会。
Pipavav船厂成立于1997年,是印度最大的民营造船厂,也是印度第一个获得军品订单的民营船厂,拥有印度最大的干船坞(长662米、宽65米),厂区面积达200万平米。
据了解,已经破产多年的Pipavav船厂于2024年8月被报道计划重启,并透露已聘请荷兰达门造船集团前高管Carsten Schumacher担任新的首席运营官,且当时报道称,该船厂正在与一家海外航运公司就一系列散货船建造合同进行深入谈判。遗憾的是,这一订单消息似乎并没有后续。
作为合作方,GRSE船厂隶属于印度国防部,以建造舰艇和海工船而闻名,其历史可追溯到1884年,目前已拥有现代化的造船基础设施、VR实验室等造船设备,年产能为20艘船舶。GRSE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该船厂今年已将年产能提高到24艘,并计划在未来3-5年内新建一座设施。
目前,GRSE船厂正在寻求向商船领域扩张,已从德国Carsten Rehder Schiffsmakler手中获得8艘7500载重吨多用途船。GRSE船厂将根据合作协议在商船建造期间尽可能利用Pipavav的船坞设施。
与此同时,GRSE已收到印度政府价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授标函 (LoA),将用于为印度地质调查局建造和交付两艘海岸研究船,预计将在合同签订后36个月内完成。
印度总理莫迪此前宣布,计划在10年内将印度打造成全球五大造船中心之一。然而,全球造船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印度在全球造船市场份额占比不到1%。为实现印度总理的造船目标,印度已有多家船厂开始推进产能扩张。
印度国有科钦船厂已与迪拜码头运营商DP World旗下子公司Drydocks World达成合作,计划在印度建立世界级的船舶维修集群,提供维护、修理、海上制造和海洋工程等一系列服务。同时,科钦船厂国际修船中心已于2024年8月商业运营,且该船厂的新建船坞已完工,该船坞长310米、宽75/60米,深13米,造价180亿卢比(约15亿元人民币)。
印度船厂Mazagon Dock Shipbuilders(MDL)也正在推进船厂扩建计划,将在现有船厂周边扩建两个新厂区,通过与现有厂区整合,打造一个“大型船厂”。新船厂号称将新建印度最大的干船坞,能够容纳印度海军的下一代航空母舰。
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向中国发起的贸易战以及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数百万元美元港口费的计划,似乎也为印度造船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
然而,在印度积极释放造船业发展信号、亚洲船厂船位紧张(主要船厂交船期大部分已排至2028年)以及特朗普政府持续打压中国造船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号称拥有印度最大干船坞的Pipavav船厂重启半年都没能承接新船订单,无法成为船东造船的新选择。这进一步印证了印度造船无论是在产能还是技术层面都无法追赶中国。
不仅是印度,作为美国盟友的韩国和日本船企同样难以迅速扩大船厂产能,以满足国际贸易对替代产能的需求。发展至今,日本船厂产能已经整体收缩,韩国也面临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等压力,这些均显现出两国船厂发展的局限性。
因此,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想要通过关税战、制裁等单边主义将中国排除在外,以重振美国造船业,还是印度想要借助美国贸易战“取代”中国,两者都是天方夜谭。
克拉克森此前也曾表示:“就目前产能发展看,全球新造船投资在中短期内仍然对中国船厂依赖度极强。”
来源:龙de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