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展现我省政法系统在基层高效能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和举措成效,3月4日起,中原盾推出“基层高效能治理看政法”专栏,以融媒报
开栏的话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展现我省政法系统在基层高效能治理中的生动实践和举措成效,3月4日起,中原盾推出“基层高效能治理看政法”专栏,以融媒报道的方式,探访一线,聚焦创新,讲好各级政法机关围绕服务“四高四争先”,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南、法治河南的故事。
信阳市光山县
整合资源力量 共建共治共享
4月18日6时,光山县弦山街道的早市已经热闹起来。网格员老赵开始了一天的走访,他口袋里装着厚厚的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辖区每户人家的基本情况:“老李家儿子要结婚了,得提醒他们别放鞭炮”“张家婆媳最近有点小矛盾,得抽空去聊聊”……这是光山县整合资源力量,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的一个缩影。
“三所联动”: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走进光山县司法局弦山司法所的调解室,调解员李红霞正在调解一起持续十年的借贷纠纷。申请人刘某强手持泛黄的借条强烈要求还款,被申请人刘某明却无力偿还,双方一度剑拔弩张。
“我们先算笔明白账。”李红霞翻开民法典,逐条解释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规定。经过3轮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本息36万元分4期偿还,首期5万元在两个月内支付。令人意外的是,刘某强主动让步:“利息就按银行现行利率算吧。”这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被圆满化解。
这样的场景在光山县已成常态。这得益于该县创新建立的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三所联动”机制,形成了“排查——调解——确认——回访”工作闭环。
“移动警务”:
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儿上
在光山县孙铁铺镇金洼村,光山县公安局孙铁铺派出所社区民警王磊的警用电动自行车后备厢堪称百宝箱:调解记录本、法律宣传册、急救包,还有帮村民代领的身份证。“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工作常态。
近日,记者跟随王磊处理一起宅基地纠纷。两兄弟为一面墙的归属争执不下,王磊没有简单评判,而是带着卷尺实地测量,又请来老村长回忆他们分家的细节。3个小时后,兄弟俩达成协议:共用墙体,翻修费用平摊。“这叫测量调解法,用事实说话。”王磊说。
光山县公安局推行“五个一”工作法:每天一次巡查、每周一次恳谈、每月一次培训、每季一次考评、每年一次述职。全局86名社区民警都像王磊这样,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2024年,该县通过“移动警务”就地解决问题1.2万件,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儿上。
“智慧大脑”:
科技赋能治理现代化
光山县综治中心的巨大电子屏前,网格员陈扬梅刚通过“信服通”App上报某处电线杆倾斜的线索,系统立即派单,电力部门两小时就完成了处置。“过去层层上报要几天,现在手机上一点就能解决问题。”陈扬梅说。
光山县成立了整合28个部门数据的“光之速”平台,成为社会治理的“智慧大脑”。该平台已累计处理事件5.9万件,平均办结时间从7天缩短至1.8天。光山县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网格员跟单、群众评单’机制,形成治理闭环。”
培育“乡贤调解”队伍。挖掘本土乡贤资源,组建“五老调解队”(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开展“法治文化”浸润活动。创作《劝和歌》《睦邻三字经》等文艺作品,通过“饺子宴”“文化大院”等形式传播。光山县法院文殊法庭打造“家事调解室”,用温馨环境化解家事纠纷,2024年调解成功纠纷127起,在矛盾化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来源:中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