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朱旭一生酗酒如命,对两个残疾儿子有愧疚,88岁遗憾离世

摘要:年幼的朱旭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放学回家,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取出京剧唱片,放进“话匣子”里,然后坐在小板凳上,听得如痴如醉。

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

但表演艺术家朱旭,却生了两个残疾儿子!

甚至朱旭还觉得是因为自己“酗酒”的缘故,才导致两个儿子难逃残疾命运。

他的两个儿子到底怎么了?

1930年的春天,在辽宁沈阳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朱旭呱呱坠地,一岁时,跟随父亲的工作变动,举家迁往北京。

年幼的朱旭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放学回家,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取出京剧唱片,放进“话匣子”里,然后坐在小板凳上,听得如痴如醉。

1949年,满怀艺术梦想的朱旭考入了华北大学文工二团,宋凤仪也走进了这所学校,成为朱旭同系不同班的校友。

大学时他喜欢小酌几杯,即使没有下酒菜,只有几颗花生米,他也会将一颗花生米掰成四瓣,一口酒一瓣花生米,细细品味,自得其乐。

这一幕恰好被宋凤仪撞见,她忍不住笑出声来,尽管两人经常见面,但交谈的机会并不多,这颗花生米,却在宋凤仪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高大挺拔的身材,俊朗的面容,吸引了不少爱慕的目光,其中就包括宋凤仪,随着朱旭被调到演员组,他和宋凤仪有了更多搭戏的机会。

两人一起辗转各地,在共同的演出经历中,宋凤仪彻底被这个才华横溢、帅气迷人的朱旭所吸引。

1952年,朱旭和宋凤仪双双进入人民艺术剧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两人一起在操场上散步,朱旭鼓起勇气向宋凤仪表白:“我喜欢你。”

突如其来的表白让宋凤仪一时不知所措,她沉默了片刻,为了缓解尴尬,朱旭补充道:“没事,你可以考虑几天再回答。”话音刚落,宋凤仪便轻声说了一个“好”字。

1957年12月,人民艺术剧院特意停课一天,为包括朱旭和宋凤仪在内的三对新人举行了集体婚礼。

学校赠送给他们一张带抽屉的书桌和几张板凳,作为新婚礼物,婚礼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喜悦,同学和老师们的祝福,让这个简单的仪式显得格外热闹和意义非凡。

在那个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婚检并不普及,基因筛查更是闻所未闻,1958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朱小龙出生了,虽然与期待的女儿不同,但夫妻俩并没有太过失望,他们想着还可以再要一个孩子,让儿子有个伴。

在大儿子朱小龙出生时,朱旭甚至因为工作原因未能亲眼见证这一刻,这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

随着二儿子朱小闯的出生,家庭的负担更重了,但夫妻俩的艺术之路也越走越宽,朱旭凭借着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演技,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人艺的台柱子。

而宋凤仪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选择了编剧这个职业,她用笔尖描绘着人生百态,也默默地为家庭付出着。

直到大儿子四岁时,朱旭和宋凤仪才惊恐地发现,两个儿子都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击碎了他们心中美好的幻想。

那些曾经被他们忽视的细节,如今却像尖刀一样刺痛着他们的心:儿子对呼唤没有反应,兄弟俩总是默默地玩耍,很少发出声音……

“有问题,咱就治!”夫妻俩不愿放弃希望,他们带着孩子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寻访名医,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甚至求助于军区医院,然而收效甚微。

朱旭甚至开始思考是不是因为自己爱喝酒,所以受了自己的影响,两个孩子才都落下残疾,越想越愁闷,越愁闷就越喝酒。

为了教会听不见的儿子说话,宋凤仪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她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纠正,用爱和耐心点亮了孩子们无声的世界。

在大儿子朱小龙五岁那年,一个奇迹发生了,在北京喧闹的街头,戴上助听器的朱小龙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了外界的声音,他激动地喊出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词——“爸爸”。

那一刻朱旭激动得浑身颤抖,他紧紧地抱住儿子,眼中充满了泪水,多年以后,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朱旭回忆起这一幕,依然哽咽难言。

大儿子朱小龙,性格内敛,从小就展现出对艺术的敏感,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克服了听力障碍带来的种种不便,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考入了北京人艺,成为了一名美术师。

他参与设计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总能巧妙地烘托剧情,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艺术的舞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每当谈起大儿子,朱旭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和自豪。

小儿子朱小闯,性格外向活泼,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没有选择和哥哥一样的艺术道路,而是拿起相机,成为了一名摄影师。

他用镜头记录生活,捕捉美好,无论是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平凡的街头巷尾,在他的镜头下都充满了生命力和艺术气息,他的作品在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甚至多次获得摄影大奖。

“戏比天大”

朱旭的演艺生涯始于跑龙套,他曾在电影《刮痧》中与宋丹丹合作,两人因戏结缘,成为好友,宋丹丹回忆起朱旭,总是充满敬佩和喜爱。

她形容朱旭喜欢喝酒,但从不酗酒,两人在合作期间,常常小酌几杯,谈天说地,朱旭的幽默风趣,也给宋丹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蓝天野的合作,是朱旭演艺生涯中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参演的第一部话剧《生产长一寸》便是与蓝天野合作的。

朱旭始终秉持着“戏比天大”的信念,他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力求将每一个人物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龙套演员,逐渐成长为人艺的台柱子,成为了观众心中的一代名角。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电影《红衣少女》,凭借在影片中饰演的父亲一角,他获得了金鸡奖最佳影片奖。

话剧《甲子园》,这部作品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部话剧,在80岁高龄依然坚持登台演出,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和敬业精神。

生命谢幕

2018年9月15日凌晨2点20分,88岁的朱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安详离世,他走的时候没有痛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生前他最大的遗愿就是能够继续站在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表演,但这个愿望最终未能实现,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同样也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十分愧疚,就算是弥留之际,朱旭还在怪自己,觉得是自己亏欠了儿子,没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他把遗产全给了两个儿子,希望在以后的日子,他们能过得好一点。

朱旭的追悼会于9月17日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众多演艺界人士和喜爱他的观众前来送别,表达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敬意和哀思。

宋丹丹、蓝天野、冯远征、郑晓龙等人都到场致哀,分享他们与朱旭的点滴回忆,宋丹丹在告别仪式上泪流不止,她曾透露在朱旭病重期间,自己曾前往医院探望,但斯人已逝,再多的回忆也只能化作无尽的思念。

冯远征则评价朱旭对晚辈十分宠爱,从不板着脸,总是和蔼可亲,剧院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爷子”,而他总是乐呵呵地回应,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坎坷和磨难,但也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蓝天野回忆起两人合作的第一部话剧,感慨万千,从青葱岁月到耄耋之年,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和变迁。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他的艺术成就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文/编辑:ToT

参考资料:

北京时间-2018年9月19日-《记忆》-《“老爷子”朱旭 如戏人生》

中国新闻网-2018年9月15日-《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朱旭去世 享年88岁》

北晚在线-2018年9月16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生平回顾:热爱舞台的“酒仙”》

央视网-2018年9月15日-《朱旭儿子:父亲最大遗愿就是再上台演戏》

来源:靳律法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