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对防雷减灾工作相关制度设计进行全面调整和规范,构建完整闭合的雷电防灾救灾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省防雷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山东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省政府第8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办法》坚持问题导向,对防雷减灾工作相关制度设计进行全面调整和规范,构建完整闭合的雷电防灾救灾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省防雷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一、《办法》规定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哪些职责?
1.雷电易发区划定,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鉴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竣工验收;
2.组建雷电监测网,完善雷电实时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
3.防雷减灾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宣传;
4.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应用先进的防雷减灾技术,推动建立防雷减灾先进标准体系。
二、哪些地方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办法》第十六条 下列建(构)筑物、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雷电防护装置:
(一)国家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二)易燃易爆场所;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系统、通信系统和其他弱电设备、易遭受雷击的设施;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其他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设备。
前款规定范围以外雷电灾害风险较高的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设备,由相关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评估,提出雷电防护装置安装的指导性意见。
三、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包括哪些?
(一)易燃易爆场所,车站、机场、港口等重要交通枢纽,国家级计算中心以及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物等重要场所的直接管理或者使用单位;
(二)对民生有重大影响的供电、供水、供热等企业事业单位;
(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重要旅游景点的直接管理或者使用单位;
(五)其他因雷电灾害容易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单位。
四、雷电预警信号生效期间,雷电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一)为受雷电天气影响滞留的人员提供临时安全避险场所或者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停止户外作业、切断危险电源、调整生产作业等;
(三)及时向公众发出警示信息,适时关闭相关区域、停止营业、组织人员避险等;
(四)相应的防御指引或者标准规范规定的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大型群众性户外活动的主办者或者承办者应当将雷电影响因素纳入应急预案,并根据雷电预报预警信息调整活动时间、活动方案或者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雷电灾害风险较高且因雷击可能引起人员伤亡的户外旅游景点、重大建设工程所在地及应急避难场所等的建设或管理单位,应在可能遭受雷击的区域或部位设立明显的雷电防护警示标志。
五、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有哪些主体责任?
《办法》第二十三条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活动,出具检测报告和检测标识,并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对检测不合格的雷电防护装置应当提出整改意见,并通知被检测单位,被检测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整改。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应当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依法作出处理或者通报被检测单位的主管部门。
六、检测单位哪些行为属于弄虚作假?
(一)未经实地检测出具检测报告;
(二)伪造、变造原始检测数据、记录;
(三)伪造检测单位公章、检测专用章,或者伪造技术负责人、检测人员签名、签发时间;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弄虚作假行为。
七、发生雷电灾害,应该如何处置?
政府单位:雷电灾害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雷电灾害发生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置雷电灾害灾情。
社会公众:遭受或者发现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气象主管机构、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接到雷电灾情报告后,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并及时作出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报告。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情况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八、违法处罚规定有哪些?
行为表现:
●擅自向社会发布雷电预报和预警信号;
●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网络等媒体未按照要求播发、刊登雷电预报和预警信号;
●传播虚假的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雷电预报、预警信号和雷电灾害灾情。
法律责任: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行为表现:
●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
●需要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雷电防护装置未经设计审核或者设计审核不合格施工的,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交付使用的。
法律责任: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百四十二期供稿:东营市气象局
来源:东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