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诈骗升级!雷军、张馨予成受害者,网友:以后还能信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3 19:39 4

摘要:“家人们!这款减肥药我亲测有效,一个月瘦20斤!”视频里“张馨予”正在卖力推销一款三无减肥药,声音和本人几乎一模一样。

“家人们!这款减肥药我亲测有效,一个月瘦20斤!”视频里“张馨予”正在卖力推销一款三无减肥药,声音和本人几乎一模一样。

但现实中的张馨予却在微博愤怒发声:这是AI伪造的声音!我一定会追究到底!

4月18日,女星张馨予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有商家利用AI技术复制其声音售卖减肥药,引发关注。

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此前也刷到过类似的视频,不仔细看很容易被骗。

除了张馨予,还曾有不少科技大佬和影视明星成为AI伪造视频的受害者。

今年3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两会期间就表示,他本人就是AI换脸拟声的受害者。

“去年‘十一’,有网友说过了7天假,被我整整骂了8天。是什么(情况)?网上出现了非常多(AI生成的)用我的声音骂人的内容。”

雷军的两会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关于加强“AI换脸拟声”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

除了张馨予,还有不少明星成为AI伪造视频的素材。

有网友向演员刘晓庆反馈有人在视频号AI生成视频假冒她。刘晓庆转发并配文:天哪,我点进去看了一下,画面是我,声音很像我,但不是我!这是怎么做到的?大家以后不会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的我了吧?我在各个平台都叫刘晓庆!

甚至还有“顶流明星澳门输掉10亿”的AI造谣新闻冲上热搜。毫无疑问,如今的我们正在经历一场AI技术滥用引发的真实性危机。

AI造假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西安警方破获的案件显示,一个AI写作软件每天能生产19万篇伪原创文章,流向6000多个自媒体账号;

南昌某MCN机构运营842个账号,日均生成7000篇AI文章,日收入超万元。更可怕的是成本——科技博主实测显示,生成一篇AI文章的成本仅0.00138元,一分钱能买七篇。这种量大管饱的造假模式,正在用垃圾信息淹没互联网。

从目前的案例来看,这类“AI造假”大部分都是利用明星和企业家的身份,受害人则都是普通人。

上海一位大爷被AI换脸的“董卿”骗走养老金的案例尤其心酸:“她说话的样子和电视上一模一样啊!”

这位大爷在网上刷视频时,无意之间与“董卿”邂逅,在聊天过程中渐渐有了“情感寄托”。一来二去之下,大爷很快就在一声声“哥哥”中迷失了自我,多次转账。最后幸亏家人发现异常,才及时止损。

这绝非孤例。一位58岁的河南男子,也曾通过网络认识了“董卿”。

“董卿”对他关怀备至,柔情万千,承诺与他“长相思,共白头”。

男子吃了迷魂汤一般,吵着闹着要和屋里人离婚,找朋友借钱去外地见梦中情人,心坚如石。

董卿,向来是中老年男人的白月光,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炮制出大量董卿的假账号、假视频,把黑手伸进他们的兜里,掏个干净。

还记得前不久,江西一位丁阿姨看到假靳东的视频,坠入情网,茶不思饭不想。

发私信,刷礼物,三年刷光三万块,还要去捡垃圾给假靳东刷礼物。

除了利用明星造假,还有一些则是利用“企业家”的身份行骗。

今年2月,78岁的张大爷在抖音刷到了一个直播间,主播自称是杭州一知名企业的老总,张大爷在新闻里也经常见到她。

对方正在介绍,一个养老项目。张大爷听了相当心动,转了2000元定金给对方。

然而钱打过去后,对方就再也没有回过消息。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张大爷看到的直播间视频,是骗子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合成的。

在社交平台上,这些踩坑的银发追星族沦为人们口中的笑柄。“无语了,这些总被忽悠的老古董。”

但是笑过之后,是否有一些苦涩在心头呢?这类骗局利用的就是人们对“眼见为实”的本能信任。当技术能完美伪造视听证据,我们该相信什么?

平台方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微博给未标注的AI内容打上“疑似AI生成”标签,今日头条去年处罚了3万个AI造谣账号,抖音微信等平台也都要求标注AI内容。但现实很骨感——标注全靠用户自觉,审核速度赶不上AI生成速度,就像用筛子接暴雨。

普通网民正在成为待宰的“数字羔羊”。精心设计的AI骗局防不胜防:假明星带货、假专家荐股、假新闻蹭热点……

法律和伦理在这场AI军备竞赛中明显落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标注AI内容,但处罚力度如同挠痒痒;《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还在征求意见。相比AI造谣的暴利,违法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像在酒驾入刑前,司机们会说“被抓到也就是罚点钱”。

这场AI造假狂欢背后,是技术伦理的集体失控。开发者追求更逼真的生成效果,平台渴望更多用户时长,骗子想要更快变现手段——唯独没人认真考虑过,当AI可以伪造一切时,社会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就像发明炸药时没人想过会被用来杀人,AI技术正在经历自己的“伦理青春期”。

下次再看到惊人视频时,不妨多想三秒:这会不会是AI的魔术?当我们学会对神奇保持警惕,才不会成为技术狂欢中的牺牲品。毕竟,在AI时代,最珍贵的不是获取信息的速度,而是辨别真伪的能力

来源:大佬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