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1日,温州银行丽水缙云支行成功拦截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件。该行工作人员通过敏锐的风险识别和规范的反诈流程,及时劝阻客户李先生向诈骗账户转账1000元,避免了一起利用"有偿曝光"实施的二次收割骗局。
2025年4月21日,温州银行丽水缙云支行成功拦截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件。该行工作人员通过敏锐的风险识别和规范的反诈流程,及时劝阻客户李先生向诈骗账户转账1000元,避免了一起利用"有偿曝光"实施的二次收割骗局。
案件还原:维权心切落入收费曝光陷阱
市民李先生此前与某公司产生合同纠纷,在网络搜索维权途径时,接触到一家自称"专业网络媒体"的机构。对方声称"缴纳1000元技术服务费,即可在主流平台发布曝光文章并保证传播效果",利用李先生急于维权的心理,不断催促其通过微信小程序支付费用。当李先生前往温州银行丽水缙云支行办理转账时,异常的支付方式引起了服务经理的注意——“正规媒体机构不会通过个人小程序收取费用,更不会使用私人账户收款。”
银行快速响应启动三级反诈机制
发现异常后,该行立即启动“观察预警—分级拦截—案例警示”反诈应急预案:网点运营主管首先将客户引导至独立理财室,通过展示《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手册》,结合近期高发的"付费曝光类诈骗"实例,向李先生详细解析诈骗套路:不法分子多冒充自媒体或“网络维权人士”,以“精准流量推送”“快速舆情处理”为诱饵,通过非正规支付渠道收取费用,一旦款项到账便失联或敷衍应对。工作人员特别提醒:“真正的媒体监督和政务投诉均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要求先行付费的'曝光服务'都存在极高风险。”
及时止损阻断诈骗链条
“对方一直催我‘限时缴费’,说不交钱就终止处理,现在想想确实违背常理。”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下,李先生意识到受骗风险,当场放弃转账,并在指导下通过国家网信办12377平台进行正规投诉。据警方反馈,此类案件近期呈多发态势,诈骗分子利用维权者对正规渠道不熟悉的弱点,通过"纠纷处理-有偿曝光-二次收费"的连环套实施诈骗,涉案金额多在数百至数千元之间。
金融机构筑牢反诈前沿防线
温州银行丽水缙云支行负责人表示,该行已建立“警银协作快速响应机制”,针对“网络曝光”“债务维权”“征信修复”等新型诈骗场景,通过柜面风险提示、智能系统拦截、典型案例宣讲等多维手段,织密金融反诈防护网。监管部门同步提醒:消费者维权应优先选择12315、12377等官方投诉平台,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切勿轻信网络上的“付费曝光”服务,涉及资金转账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资质,避免陷入“维权不成反被收割”的困境。
此次成功拦截案例,再次彰显了金融机构在防范新型网络诈骗中的前沿预警作用。随着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警银协同、全民反诈的社会共治体系正成为守护群众"钱袋子"的重要屏障。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