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清晨,记者来到小石桥乡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不到8点,市场里已热闹非凡。一辆辆货车有序停放,来来往往的农户拖着满载新鲜菜豌豆的板车穿梭其中,寻找合适的收购商。验货、谈价、称重、打包、装车,不一会儿,数十名收购商的车前便堆起了一座座“豌豆山”。
眼下,红塔区小石桥乡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间地头绿意盎然,成片的菜豌豆地里,鲜嫩翠绿的菜豌豆挂满枝头,长势喜人。
4月15日清晨,记者来到小石桥乡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不到8点,市场里已热闹非凡。一辆辆货车有序停放,来来往往的农户拖着满载新鲜菜豌豆的板车穿梭其中,寻找合适的收购商。验货、谈价、称重、打包、装车,不一会儿,数十名收购商的车前便堆起了一座座“豌豆山”。
收购商的货车前,不一会儿就堆起了一座“豌豆山”。
“烤烟+豌豆”轮作,提高复种指数
收购商王政伟是小石桥乡小石桥村人,从事菜豌豆收购10余年。他告诉记者,小石桥乡菜豌豆最近迎来采摘高峰,他每天的收购量在10吨以上,最高时达16吨,收购价在每公斤2.5元至12元之间。
收购商将收购的菜豌豆装筐后方便装车。
据了解,小石桥乡今年有1000多户农户种植菜豌豆,面积达5600多亩。自3月初首批菜豌豆上市以来,最近,小石桥乡农特产品交易市场菜豌豆日均交易量已突破50吨,预计总产值3000万元以上。
据小石桥乡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小石桥乡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过去农产品种植较为单一,主要以烤烟、蔬菜为主。近年来,小石桥乡紧紧围绕“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和传统产业优势,深挖农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特色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广“烤烟+豌豆”轮作模式,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年多季、一季多收”,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
小石桥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盘活烟后闲置土地,积极引导、扶持、鼓励种植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由于种植规范、管理科学,再加上用优质的农家肥作为底肥,小石桥乡的菜豌豆产量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主要销往江浙沪地区。
强服务强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跟随小石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金福的脚步,记者来到小石桥乡小石桥村五组村民白江芬家的菜豌豆地。白江芬穿梭在地里,把鲜嫩的菜豌豆摘下装入桶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告诉记者,近期菜豌豆大量成熟,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和丈夫会请村民来帮忙采摘。看着桶里饱满的菜豌豆,白江芬高兴地说:“去年烤烟采烤结束后,我们在烟地上种了9亩菜豌豆。菜豌豆长势好,近期价格也不错,我们已经卖了5万多元,现在地里剩下的菜豌豆还可以采收一至两次,采收结束后刚好可以移栽烤烟,一点都不耽误。”
“菜豌豆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排水性好的土壤为佳,尤其适宜在山地种植,海拔在1600米至2400米之间。小石桥乡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菜豌豆生长。头年10月中旬烤烟采烤结束后,再种植菜豌豆,不仅可以增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平衡土壤营养,促进烟区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目前,小石桥村菜豌豆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占全乡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李金福告诉记者。
“三分种,七分管。”为确保菜豌豆种植取得实效,小石桥乡坚持强服务、强技术,从土壤改良、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着手,精准施策,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有效解决群众缺技术的问题,不断提高农作物种植效益。
拓宽增收渠道,提升产量品质
王政伟不仅是菜豌豆收购商,也是菜豌豆种植带头人。“他常年在全省各地收购菜豌豆,知道什么品种产量高、价格好,也知道怎么把菜豌豆种好,村‘两委’让他把好的品种带回来种,既推广种植了菜豌豆,也帮村民们增加了收入。”李金福说。
“带头种植菜豌豆,给自己带来了收益,也让其他村民看到了烟后农作物套种模式的前景,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今后我还会继续学习新的种植技术,让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王政伟说。
“烤烟+豌豆”套种模式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以前烤烟收购结束后,秋冬季节种点麦子之类的农作物,经济效益低。现在有了烟后农作物,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家门口干活,自己家不忙的时候,可以帮其他家干活,增加收入。”小石桥村党总支副书记谢周菊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小石桥乡向省农科院和区农业农村局争取了农技推广、生物防治两个项目,提升菜豌豆的产量和品质,明年将继续试种新品种。如今,在小石桥乡,菜豌豆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更承载着农民增收的希望。(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超 文/图)
本文来自【玉溪日报-玉溪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