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病后常见心理问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4 11:21 2

摘要:人在躯体有病时,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往往一个很安静的人可以表现为精神不安、抑郁、焦虑和恐惧。而针对老年患病这个群体会更加的明显。患病后的老年人更是出现各种各样负面情绪、焦虑情绪。如焦虑儿女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能不能好好照顾老伴;焦虑遗产分

归纳起来,老年人患病后心理问题有以下五种情况。

人在躯体有病时,个性对于身体疾病的反应也是带有病态性质的,往往一个很安静的人可以表现为精神不安、抑郁、焦虑和恐惧。而针对老年患病这个群体会更加的明显。患病后的老年人更是出现各种各样负面情绪、焦虑情绪。如焦虑儿女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能不能好好照顾老伴;焦虑遗产分配不公怎么办;甚至担心孙子能不能有个好工作等等。如果老年人认识事物的能力水平有限,对自然客观规律没有清醒认识,没有树立科学的生死观,再加上没有一些医学基本常识,更是如此。他们担心疾病不能治愈,害怕死亡,以致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精神压力较大,不遵医嘱服药,长期如此,会加速心理的老化,有的人甚至得了焦虑症、抑郁症。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告诉我们,获得并维护个人自尊的需要是人的五种需求之一。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步入老年后,内心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很多老年人在患病后,内心敏感而脆弱,会耍小脾气,好挑剔,俗称“老小孩”;希望别人哄哄自己,固执、偏激,听不进一点逆耳的话。这个时期的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别人对自己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尊严,更多的“面子”;要求儿女对自己百依百顺;喜欢听别人恭维自己;不能接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内在自尊心更加强烈。

03 孤独失落心理

老年人离退休之后,由于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突然变得松弛缓慢起来,会产生一种极度悠闲沉寂、无所适从、难以排解的孤独感。而在机体患病之后,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会发生更加明显的变化,会出现强烈的失落感、孤独感、无力感,也会相应引发一系列特征出现:如自尊、固执、孤独、自卑、落寞、返童、怀旧等。而他们的子女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即使照顾仅仅限于对老年人生活上的关心,忽视了情感上的真正交流,因而这种孤独与失落感与日俱增。尤其在老伴离世后,更使老年人陷入深深的孤独,特别是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谈的老年人,情绪会极其低落,甚至独自落泪。

04 否认心理

老年人在罹患疾病后,总是不愿承认患病现实,不相信医护人员对病情的告知,不相信家人,从心理上排斥,极力否认自己有病,产生所谓“否认”心理。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老年人有两种情况:一是不能认识自己已患了严重和危险的疾病,认为以往自己身体健康,没什么大病,昨天还散步遛弯、谈笑风生,今日就成为脑梗,身体偏瘫,确实不能接受这巨大的反差;二是不能忍受现实状况,老年人本身年老体弱,行动就不方便,需要子女照护,当得知患有疾病后,对未来自己的身体产生担忧、焦虑,内心感到会给子女带来更多的麻烦,害怕儿女嫌弃自己,从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患病的事实。

05 “回忆过去”心理

过上退休生活的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心理有一种莫名的空虚,为体现自己的价值,多数老年人喜欢在别人面前谈论自己的过去,这本无可厚非。但有的老年人过于向别人夸耀、“显摆”自己过去曾经的“辉煌”,希望对方给自己作出积极的、正面的评价,使自己有一种暂时满足感、愉悦感。当他们患病之后,觉得自己不久就会离开人世,即使通过语言不能向周围的人传播自己的辉煌经历,也可以通过文章传播给更多的人。从而更加废寝忘食,拿起笔写写回忆录、自传体等等。他们往往不太重视自己的疾病,对疾病盲目乐观,不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是生活在自己所谓的美好“回忆”之中,乐此不疲,脱离现实。

来源:健康指南新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