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台县紧紧围绕“空间均衡、节水优先,两手发力、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全面做好“调、减、控、管”四字文章,有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高台县紧紧围绕“空间均衡、节水优先,两手发力、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全面做好“调、减、控、管”四字文章,有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农业节水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关键一环。在黑泉镇骁瀚种植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场节水转型的生动实践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只见大型机械在地里来回穿梭,忙着播种农作物。自去年12月份收到辖区水管所下发的水预算告知书后,该公司迅速调整策略,以精细化用水管理为核心,对全年灌溉用水进行科学规划,果断将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削减60%。“结合去年的用水情况,今年计划改种了1600亩地的茴香、200亩地的萝卜,预计较去年玉米亩均可节水200方左右,(亩均)增加收入在400元左右。”高台县骁瀚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骁说。
骆驼城镇则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力,探索出地下水压减新路径。去年,该镇借助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建成55座“港湾式”泵池,今年又对其进行全方位升级,构建起“四层机械拦污栅+两套精细过滤器”的双重过滤体系,保障了泵池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新增29座泵池,使全镇泵池总数达到84座,预计可压减地下水300万立方米。“这是我们二社的泵池,已经运行了一年多,去年全部用的是渠水,和往年相比每亩地水费比以前少交了20多元,电费少交了11块钱,既省钱又省电,使用很方便。”骆驼城镇前进村村民王洪英说道。
从农业节水到设施升级,高台县的地下水超采治理不断向纵深推进,水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几天,记者在罗城镇河西村看到,道路两边的滩地“灌”满了水,时不时还有麻鸭、黑鹳在这里“歇脚”。罗城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副所长郭昊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建蓄水池、实施罗城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等方式,有效改善了水资源环境,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以前这个地方就是一片盐碱地,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水资源管理,促进水生态修复,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不仅让盐碱地变成了水洼地,而且地下水水位上升了0.88米。”罗城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副所长郭昊表示。
近年来,高台县持续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建成骆驼城、明水滩等调蓄水池30处,打造五三村、大庄村等节水农业示范点7个,关停职业中专、宣化镇乐三村村委会等机井61眼。通过实施水源置换、发展节水农业、持续关井压量等措施,2024年超采区地下水较上年减少1754万立方米,三、四季度地下水首次实现 “蓝”变“绿”,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凸显。“我们将会把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县级抓总、灌区协调、各镇落实’的超采治理责任机制,推动水生态持续向好,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水支撑。”高台县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大超说。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